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生产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7.2014年4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要求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保护古村落是因为
①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有利于维护和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趋同的历史趋势
8.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物种"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也都面临着生存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民族民间文化形式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种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和挑战。这表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
C.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D.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9.2014年10月1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书展上,"跨超本"《红楼梦》现身书展。跨超本《红楼梦》不仅仅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书,它是建立在"跨媒体、跨时空、跨文化、超链接"之上的一种崭新的互联网阅读数字出版模式, 读者可以方便地在电子个人终端设备上阅读、观看、收听《红楼梦》情节相关的多媒体内容。关于"跨超本"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跨超本"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②"跨超本"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最重要作用
③"跨超本"的出现有利于发挥大众传媒文化选择、文化传递和文化共享的功能
④"跨超本"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10.2014年9月27日是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多个国家的孔子学院师生纷纷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孔子学院建立10周年。兴办孔子学院
①有力证明了教育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
③主要目的是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文化繁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在古代中国,人们把理想的社会称为"大同"社会。追求"大同",曾是一些思想家毕生奋斗的目标。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就带有明显的"大同"痕迹。从"大同"到"天下为公"属于传统文化继承中的( )继承。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12.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我们的民族为什么那么热爱脚下的土地,那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诗性因素,也是中华民族青春常在的诗性因子。"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为民族的文化意识,深植在国民的温馨记忆里。这表明
A.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B.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发展的要求 D. 要全面传承传统文化
13.《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是全球首部采用4K IMAX 3D高清摄影机拍摄的电影,成本为1.65亿美元,突破了人类主流画面和影像的二维限制,带给了我们一个更有纵深感和运动感的三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