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开鲁县蒙古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内蒙古开鲁县蒙古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胧和复杂的符号系统。

不难看出,"反讽"的实质仍然是语义的变形化和复杂化。在新批评看来,"反讽"是"文学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文学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反讽"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偶然使用的语言技巧,或至多是一种修辞格。新批评则将"反讽"上升到"文学性"的高度,将它视为语义变化的典型现象,从而使之成为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维姆萨特与布鲁克斯在其合著的批评史中坚持将新批评改名为"反讽诗学"(ironi cpoetics)。关于"反讽",他们明确指出:"我们可以把'反讽'看成一种认知的原理,'反讽'原理延伸而为矛盾的原理,进而扩张成为语象与语象结构的普遍原理。"既然"反讽"是一种语义变化,尤其是字面义与真实义的矛盾状态,那么其语义结构一定会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构成形态。赵毅衡先生在《新批评》一书中曾把"反讽"分为"克制叙述""夸大叙述""正话反说""疑问式反讽""复义反讽""悖论反讽""浪漫反讽"和人物主题与语言风格上的"宏观反讽"等多种类型。无论何种"反讽"类型,都呈现出语义叠加和语义多重的特征。它大大增加了文本的语义层次,有力地强化了语言的可感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反讽能使语义变得复杂,因而新批评常常使用这一概念。

B.在反讽中,字面意义与要表达的意义还是不宜完全冲突。

C.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文学文本却常常突破约定规则。

D.反讽,是"文学性"表现特点和形成手段的统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正话反说也好,能指与所指断裂也好,二者都使语义丰富和复杂。

B.科学文本的语言,能指与所指是统一的,因而意义是明确和单一的。

C."反讽"呈现出语义结构上的不同形态,但并不意味着其语义一定有层次的区别。

D.新批评提高了"反讽"的地位,视之为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四个例子不存在典型"反讽"现象的一项是(  ) (3分)

A.《孔乙己》以幽默轻松的笔调写悲剧。

B.《祝福》中"祝福"这一情境的设置。

C.《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对阿长讲述"长毛"故事的感受。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捕鸟的描写。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