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二(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100所名校】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二(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

高二(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化学 答 案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能源为一次能源,而经过人为加工才能获得的是二次能源,故天然气、石油、流水和风力是一次能源,而氢气是二次能源,故A错误;

  B、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火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铅、镉、铬、钒属于金属元素,砷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燃煤为主,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D

  【解析】

  【详解】

  A.气态硫的能量高于固态硫的能量,所以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故A错误;B.C(石墨) =C(金刚石) △H=+1.90 kJ/mol,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物的能量高,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错误;C.2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g)/█(2g/mol)=1mol,焓变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2H2(g)+O2(g)=2H2O(1) △H=-571.6 kJ/mol,反应热的数值错误,故C错误;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大于57.3 kJ,故D正确;故选D。

  3.B

  【解析】

  【详解】

  NO、NO2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17倍,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7×2=34,设N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则N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x,30x+46(1-x)=34,解得x=0.75,则混合气体中NO、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75:0.25=3:1,16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n=█(16g)/█(16g/mol)=1mol。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1,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2=﹣1 160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知,①+②得:CH4(g)+2NO2(g)═N2(g)+CO2(g)+2H2O(g) △H=1/2× (△H1-1 160 kJ•mol﹣1)。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根据方程式知,当NO和NO2完全转化为氮气时,分别和NO、NO2反应的甲烷的物质的量之比=3/4∶1/2 =3∶2,则有0.6mol甲烷和NO反应、0.4mol的甲烷和NO2反应,16g甲烷和该混合气完全反应生成N2、CO2、H2O(g)放出1042.8kJ的热量,则0.6mol×1160kJ/mol+0.5(-△H1+1 160 kJ•mol﹣1)×0.4mol=1042.8kJ,解得△H1=-574 kJ/mol,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根据NO、NO2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17倍,计算出NO、N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难点是确定与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甲烷的物质的量。

  4.D

  【解析】

  【详解】

  A.向氢碘酸饱和溶液中加入液态溴,反应生成单质碘和氢溴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略有减小,所以溶液导电能力略微减弱,故A错误;B.向硝酸银溶液中通入少量氯化氢,生成硝酸和氯化银沉淀,溶液离子浓度基本不变,导电能力不变,故B错误;C.NaOH和少量氯气反应生成NaCl和NaClO,NaOH、NaCl、NaCl都是强电解质,反应前后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则溶液导电性变化不大,故C错误;D.硫化氢和氯气反应生成HCl和硫,氢硫酸是弱电解质、HCl是强电解质,反应后离子浓度明显增大,则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故D正确;故选D。

  5.C

  【解析】

  6.D

  【解析】

  试题分析:①硫酸钡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导电,是电解质,错误。②氨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能电离出离子,一水合氨是电解质,氨气是非电解质,错误。③熔融态共价化合物不电离不导电,错误。④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电离而导电,正确。⑤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的离子浓度和离子带电荷有关,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错误。所以选D。

  考点:物质的分类,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名师点睛】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和金属氧化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的有乙醇,蔗糖,二氧化碳,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