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2:专题1 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2:专题1 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作业第2页

  材料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以及"京都街鼓今尚废"说明政府对商业的管理放松,坊市制度已经崩溃,故B项正确;"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的原因是因为宋朝时由于坊市制度崩溃而废除了街鼓,而不是因为读书人埋首功名利禄,故C项错误;宋代比唐代城市的管理相对宽松,故D项错误。

  4.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时间"明清之际",材料反映的核心信息是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这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 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治的内容;C项错误,明清时期尚未出现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D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动,材料只是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商业的繁荣。

  5.《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房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C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解析】 由"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这是在加强官府的控制,具有严格的要求,故选C。由"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排除掉A和D,材料中没有提到是否便利居民的出行问题,所以排除掉B。

专题一 第3课

  学 业 达 标

  一、选择题

  1.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但《二刻拍案惊奇》却载:"徽州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反映( D )

A.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