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景引入:
1、首先让学生回忆有关0的一些知识。
2、根据课本83页例5的插图,把摘仙桃的情节编成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做成ppt课件向学生展示,穿插王母娘娘过寿的童话故事。学生听完故事后提问:仙女们摘了多少个仙桃?
(设计的目的:以同学们最熟悉、最喜欢的故事情景来引入, 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利用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即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从而引入了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
(二)探究新知
充分利用教材例5提供的主题图课件,引导学生开展观察、讨论、交流、学生自己列式并汇报来解决问题,老师板书可能会有0+0+0+0+0+0、0×7、7×0这样三个算式,在学生回答完加法"7个0相加的和还得0"以后,马上提问:"0×7、7×0得多少呢?为什么?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之后可能回有:"0×7、7×0都得0,因为他们都表示7个0相加。"接着出示一组练习题,学生以开火车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是什么以及最后的得数。结束之后我将引导说一说从这组练习中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了"0和任何一个数相乘都得0"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出示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习题,学生强化练习,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交流和实践,自己得出结论。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的激情和学习兴趣高涨时,我将引领学生带着这一重大的发现进行下面的学习。这样就很自然的过度到"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课件出示老寿星每天步行这幅情境图:"老寿星每天要步行3圈,每圈508米,你能计算出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你能估算吗?"在学生估算后,紧接着提问:"你能列式计算吗?"请一名学生列式并板书508×3,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指出并板书:"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请大家先试算一下。"在学生试算后指名说自己的算法并板书竖式,追问:"3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相乘,积是多少?强调还要再加上进位的2"接着完成两道对比习题, 从而归纳总结出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个因素中间有0的乘法和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没有0的乘法的方法完全相同,要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在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0,要在本位上写0占位,如果有进位的数必须加上)
学生带着收获 顺利进入下面的第三个环节。
(三)巩固练习与拓展:
在巩固练习与拓展中我一共设计了四道练习题。
1、练一练,做一做,比一比:出示这样几道题,指名板演,别的同学在练习本上自选两道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评价。设计这道练习题是为了巩固"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