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三个教学生成点:
(1)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从这能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当学生汇报这句话时引导学生:"这句话中的"善"字,是"善于"的意思,除了"善于"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擅长,喜欢,爱好"等。然后分别让回答的学生把自己对于"善"的理解带到句子中说一说。然后接着引导,短文中还有两个"善"字,在哪句话中?学生会找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两句话,这两个"善"也是"善于,擅长"的意思吗?学生可能会说不是,应该理解为"好啊"。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呢?学生会说,"真棒,太好了"。也同样让回答的学生的自己的理解带到句子里说一说。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心中想着高山,琴声就会传达出高山,钟子期会说:"好啊,真高大啊,仿佛是巍峨的泰山。"伯牙心中想着流水,钟子期会说:"妙啊,洋洋洒洒,仿佛是滔滔江河。"从这也能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当学生汇报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学生会说:我看到了巍峨的泰山,我会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