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
观点二: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弘扬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问题:围绕搞好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你赞成哪种观点呢?能否进一步阐述你的观点?
教师总结:观点二正确地表述了弘扬民族精神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单打一,经济建设与其他各方面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弘扬和培育好民族精神,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那种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忽视或否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观点是片面的。
可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正因为如此,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在你看来,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赶考"同胡锦涛来到西柏坡考察学习,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来看,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问题8:我们应该如何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呢?
教师总结:7、毛泽东的进京"赶考"意在告诫全党,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和发扬在长期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
胡锦涛到西柏坡考察学习,重温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其目的在于提醒全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要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毛泽东的进京"赶考"和胡锦涛到西柏坡考察学习,二者尽管所处背景不同,但在高举民族的精神火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是一致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时代不同,我们党面临的任务不同,但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振奋起全国人民的精神这一点是相同的。这昭示着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8、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呢?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