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18.0
本套试卷的内容,与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配套,着重在内涵上体现新颖性。本套丛书教学课时相配套的测试卷,命题依据教材,注重基础知识检测,同时结合中考要求,又设置了有助于能力提升的试题,每份试卷均设置了“基础落实”、“能力提高”和“拓展运用”三个版块。“基础落实”严格遵照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体现基础性;“能力提高”基于教材,同时又超越教材,拓展知识面,“拓展运用”则体现发展性,使学生能自己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用所学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在应试中取得最理想的成绩。试卷中的所有测试题都是由编写教师新创或改编而成的,材料选取鲜活生动,题目设置典型规范,并配有标准答案,使学生在检测的过程中能够查漏补缺,提高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
第一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第1课时 1.1 认识三角形
第2课时 1.2 定义与命题(一)
第3课时 1.2 定义与命题(二)
第4课时 1.3 证明(一)
第5课时 1.3 证明(二)
第6课时 1.4 全等三角形
第7课时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
第8课时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
第9课时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第10课时 1.6 尺规作图
第11课时 第一章复习
第一章自测题
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
第1课时 2.1 图形的轴对称
第2课时 2.2 等腰三角形
第3课时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第4课时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第5课时 2.5 逆命题和逆定理
第6课时 2.6 直角三角形(一)
第7课时 2.6 直角三角形(二)
第8课时 2.7 探索勾股定理(一)
第9课时 2.7 探索勾股定理(二)
第10课时 2.8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11课时 第二章复习
第二章自测题
第三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1课时 3.1 认识不等式
第2课时 3.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3课时 3.3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
第4课时 3.3 一元一次不等式(二)
第5课时 3.3 一元一次不等式(三)
第6课时 3.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
第7课时 3.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
第8课时 第三章复习
第三章自测题
第四章 图形与坐标
第1课时 4.1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第2课时 4.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
第3课时 4.2 平面直角坐标系(二)
第4课时 4.3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一)
第5课时 4.3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二)
第四章自测题
第五章 一次函数
第1课时 5.1 常量与变量
第2课时 5.2 函数(一)
第3课时 5.2 函数(二)
第4课时 5.3 一次函数(一)
第5课时 5.3 一次函数(二)
第6课时 5.4 一次函数的图象(一)
第7课时 5.4 一次函数的图象(二)
第8课时 5.5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一)
第9课时 5.5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二)
第五章自测题
参考答案
《孟建平系列丛书·一课三练课时导学:数学(8年级上)(Z)》层次性第一层次:基础落实。涉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落实基础,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练好基本功,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第二层次:能力提高。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了难度相对提升的题目,采用多角度全方位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给学生展示一个崭新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在学完本课时后,将知识融会贯通,很好地消化吸收。第三层次:拓展应用。根据中考要求,将所学课本知识进一步迁移拓展,体现发展性,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一课三练·课时导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52206371 如需购买下载《一课三练·课时导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5000 |
一课三练·课时导学是北京教育出版社于2012.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34 的主题关于 中学数学课-初中-习题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