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教案第2页

  2、在教学过程中,适度拓宽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3、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容量,控制好课堂教学的密度;该讲的要讲深、讲透,并善于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挖掘知识的蕴含,从而把握好教学的力度;同时还要注意课堂节奏的急缓、疏密、错落有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和方法 预期目标 1.实例引入新课: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2.学习新课──氨基酸及其种类。

(1)氨基酸的种类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3、学习新课--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1)二肽、三肽、多肽的概念

(2)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3)脱水缩合的概念和反应过程

(4)归纳总结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4、学习新内容--蛋白质的功能

5.小结。

6.布置作业或实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有关氨基酸、蛋白质的相关资料)

师:你能说出多少种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生:大豆、牛奶、鸡蛋等等;

师:当你购买某些食品时,包装上常附有食品成分说明。你会发现蛋白质是许多食品的重要成分,有时你还会看到添加某些氨基酸的食品。为什么说明上强调的是蛋白质或氨基酸成分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师:那么你知道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

师:牛吃的是草为何挤出来的是奶?我们喝的是奶,为何长的是肌肉?

生:

师: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那么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主动获得氨基酸结构知识,尝试写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倾听学生之间的讨论,巡查学生书写的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

师:有了以上的基本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

提问:在食品的广告片中,广告词经常出现:"......添加了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请学生思考如何理解"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区别。

师:提问: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氨基酸是怎样形成蛋白质的呢?科学家是怎样开展研究的?介绍科学家人工合成蛋白质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结合课本中的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两个氨基酸结合在一起形成什么?

三个氨基酸呢?

多个氨基酸?

〖提示〗1.提示: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一条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或几条多肽链折叠形成蛋白质。

2.提示:食物中的蛋白质要经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肠肽酶等多种水解酶的作用,才能分解为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进入细胞后,要形成二肽、三肽到多肽,由多肽构成人体的蛋白质。人体的蛋白质与食物中的蛋白质不一样,具有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

3.提示:10个氨基酸能够组成2010条互不相同的长链。

最后利用数学排列组合方法讲解氨基酸的组合。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的不同是蛋白质多种多样的原因之一。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氨基酸形成结构复杂的蛋白质的示意图。

同时板书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讲清肽键的结构以及二肽、三肽的形成过程和规律。

练习题:若一个蛋白质含有1条肽链,共由200个氨基酸构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包含有多少个肽键?若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相对质量是128,那么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至少有多少个氨基、多少个羧基?(199个肽键;相对分子质量200x128-18x199、至少1个氨基和1个羧基。)

若由此200个氨基酸构成2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那么该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包含有多少个肽键?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至少有多少个氨基、多少个羧基?(198、200x128-18x99、2、2)

若由此n个氨基酸构成m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相对质量是a,那么该蛋白质中包含有多少个肽键?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至少有多少个氨基、多少个羧基?

由习题共同得出以下结论:

氨基酸平均相

对分子质量 氨基酸

数目 肽键

数目 脱去水分

子数目 多肽的相对

分子质量 氨基

数目 羧基

数目 1条肽链 a m m-1 m-1 ma-18(m-1) 至少1个 至少1个 n条肽链 a m m-n m-n ma-18(m-n) 至少n个 至少n个 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的不同以及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

  提问:蛋白质执行哪些功能?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命活动,观察教材中蛋白质主要功能示例,进行这部分学习,归纳总结。

师:你还能作出补充吗?

  

讨论:

1.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有怎样的关系?

2.人类研究蛋白质的功能有什么意义?中国科学家在蛋白质方面开展了哪些研究?

本节课的学习要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结构层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多样性的原因

以概念图的方式进行总结

评价反馈:课本练习,教师检查讲评

教师利用幻灯展示收集来的学生非常熟悉的各种食品的包装袋,放大包装袋上有关食品成分说明,指导学生注意包装袋上有关蛋白质、氨基酸的名称和含量的内容

讨论回答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中的四种氨基酸分子的结构式。

倾听,参与交流,形成对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认识。

学生思考、教师提示

用10个不同颜色的小球学生动手操作或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氨基酸分子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并进一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原因和对蛋白质分子结构方式的理解。

给学生留下更多地思维空间。

了解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并回答问题。

  

总结教学重点,加强学生记忆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

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引入新课。为讲述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作铺垫。

"构建模型"让学生通过分析给出的4种氨基酸的分子式,构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为现实生活服务。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以问题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了解脱水缩合的过程。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的阅读及识图能力,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是一个探究过程,科学研究需要创新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通过对练习情况的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