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情节结构。
2.分析项羽的性格和导致其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
教学步骤
一、齐读课文第3段,抽查正音情况
二、理清情节结构
根据上节课的讨论,归纳课文的情节结构。具体参见"文本解读"。
三、主要的人物形象分析
1.讨论: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在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1)共同讨论"鸿门宴"上的座次。
课文有关句子:"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分析:项羽坐的面朝东的最尊席位,既符合项羽的性格,又符合由尊到卑的行文顺序。项羽师心自用,狂妄自大,不顾宾主间的礼节,大摇大摆地坐上了最尊的席位,而只让刘邦坐第三等的席位,这正是项羽性格的必然,也反映了项羽和刘邦军事力量上的悬殊。
(2)分析下面两段材料,加强学生对项羽性格的认识。
(一)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解说: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二)
秦末,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遣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剽悍,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
解说:在灭秦战争中,刘邦大军几乎兵不血刃,秦军即闻风瓦解。反观项羽却一路苦战,在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之中来到咸阳时,已是姗姗来迟。
(3)学生讨论后发言。
要点:①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②刚愎自用: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宴会上范增举玦,项王不应。③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④寡谋轻信,轻敌自大: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
(4)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要点:①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作者塑造项羽这一形象,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围绕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是否在席间杀死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态度展开,人物性格鲜明。②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刘邦和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