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封面图

资治通鉴

(宋) 司马光, 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49.9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是经商管理、为官从政者的案头必备典籍。

书籍目录:

战国争雄

三国分晋(卷一◎周纪一)

桂陵之战(卷二◎周纪二)

六国合纵(卷三◎周纪三)

白马非马(卷三◎周纪三)

渑池之会(卷四◎周纪四)

田单封君(卷四◎周纪四)

奇货可居(卷五◎周纪五)

天下一统

范雎罢相(卷六◎秦纪一)

韩非使秦(卷六◎秦纪一)

荆轲刺秦(卷六◎秦纪一)

初并天下(卷七◎秦纪二)

赢政之死(卷七◎秦纪二)

斩蛇起义(卷七◎秦纪二)

赵高弑主(卷八◎秦纪三)

楚汉相争

约法三章(卷九◎汉纪一)

项庄舞剑(卷九◎汉纪一)

西楚霸王(卷九◎汉纪一)

韩信拜将(卷九◎汉纪一)

半壁江山(卷十◎汉纪二)

垓下悲歌(卷十一◎汉纪三)

兔死狗烹(卷十一◎汉纪三)

大汉天下

吕后弄权(卷十二◎汉纪四)

匈汉和亲(卷十二◎汉纪四)

南越谢罪(卷十三◎汉纪五)

廷尉判刑(卷十四◎汉纪六)

晁错进言(卷十五◎汉纪七)

细柳屯兵(卷十五◎汉纪七)

文帝之治(卷十五◎汉纪七)

七国之舌L(卷十六◎汉纪八)

武帝崇仙(卷早八◎汉纪十)

张骞之识(卷十九◎汉纪十一)

南征西进(卷二十◎汉纪十二)

泰山祭祀(卷二十一◎汉纪十三)

霍光辅政(卷二十二◎汉纪十四)

燕王谋叛(卷二十三◎汉纪十五)

宣帝贤明(卷二十四◎汉纪十六)

渤海治乱(卷二十五◎汉纪十七)

公主还朝(卷二十六◎汉纪十八)

四海臣服(卷二十七◎汉纪十九)

成帝好色(卷三十◎汉纪二十二)

飞燕身轻(卷三十一◎汉纪二十三)

二王来朝(卷三十二◎汉纪二十四)

王莽篡权(卷三十五~三十七◎汉纪二十七~二十九)

改革币制(卷三十七◎汉纪二十九)

光武中兴(卷三十八~三十九◎汉纪三十~三十一)

董宣强项(卷四十三◎汉纪三十五)

外戚干政(卷四十八◎汉纪四十)

班超归汉(卷四十八◎汉纪四十)

张衡上疏(卷五十二◎汉纪四十四)

母仪天下(卷五十二◎汉纪四十四)

党锢之乱(卷五十五一五十七◎汉纪四十七~四十九)

买官鬻爵(卷五十七◎汉纪四十九)

张角起义(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汉室气衰(卷五十九◎汉纪五十一)

三国鼎立

四方伐卓(卷六十◎汉纪五十二)

官渡之战(卷六十三◎汉纪五十五)

卧龙出世(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孙刘结盟(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赤壁鏖战(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刘备入蜀(卷六十七◎汉纪五十九)

煮豆燃萁(卷六十八◎汉纪六十)

汉中称王(卷六十八◎汉纪六十)

水淹庞德(卷六十八◎汉纪六十)

吴下阿蒙(卷六十八◎汉纪六十)

败走麦城(卷六十八◎汉纪六十)

孙权降曹(卷六十九◎魏纪一)

平定南中(卷七十◎魏纪二)

六出祁山(卷七十一◎魏纪三)

智星陨落(卷七十二◎魏纪四)

假痴不癫(卷七十五◎魏纪七)

吴主荒淫(卷八十◎晋纪二)

三国归晋(卷八十一◎晋纪三)

南北对峙

闻鸡起舞(卷八十八◎晋纪十)

王敦谋篡(卷九十二◎晋纪十四)

桓温清谈(卷九十七◎晋纪十九)

淝水之战(卷一百零五◎晋纪二十七)

魏主纳谏(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

尊道毁佛(卷一百二十四◎宋纪六)

魏孝文帝(卷一百三十三◎宋纪十五)

范缜无佛(卷一百三十六◎齐纪二)

孝文改革(卷一百三十六◎齐纪二)

高祖伐齐(卷一百七十二◎陈纪六)

淫逸误国(卷一百七十六◎陈纪十)

一统归隋(卷一百七十◎隋记一)

隋唐盛世

杨广夺宠(卷一百七十九◎隋纪三)

炀帝奢靡(卷一百八十◎隋纪四)

东征高丽(卷一百八十一◎隋纪五)

牛角挂书(卷一百八十二◎隋纪六)

苟且偷安(卷一百八十五◎唐纪一)

深宫暗斗(卷一百九十◎唐纪六)

玄武之变(卷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魏征进谏(卷一百九十二◎唐纪八)

内助之贤(卷一百九十四◎唐纪十)

文成人蕃(卷一百九十六◎唐纪十二)

太宗驾崩(卷一百九十九◎唐纪十五)

后宫之争(卷一百九十九◎唐纪十五)

二圣临朝(卷二百零一◎唐纪十七)

武氏专权(卷二百零四◎唐纪二十)

整顿吏治(卷二百零五◎唐纪二十一)

玄宗掌权(卷二百一十◎唐纪二十六)

二相治国(卷二百一十一◎唐纪二十七)

贵妃宠侍(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

禄山叛乱(卷二百一十八◎唐纪三十四)

颜公忠节(卷二百二十◎唐纪三十六)

刘晏冤死(卷二百二十六◎唐纪四十二)

讨伐淮西(卷二百三十九◎唐纪五十五)

冲天将军(卷二百五十三◎唐纪六十九)

黄巢兵败(卷二百五十六◎唐纪七十二)

举国混战(卷二百六十二◎唐纪七十八)

五代十国

梁晋之争(卷二百七十一◎后梁纪六)

后唐当立(卷二百七十二◎后唐纪一)

石郎造反(卷二百八十◎后晋纪一)

死战契丹(卷二百八十四◎后晋纪五)

朝中内讧(卷二百八十九◎后汉纪四)

后周太祖(卷二百九十◎后周纪一)

北抗契丹(卷二百九十二◎后周纪三)

南征淮水(卷二百九十二◎后周纪三)

世宗归天(卷二百九十四◎后周纪五)

前言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等历时19年编辑而成,成书后即被皇太子奉为“第一必读治国教材”,随后成为历代人臣竞相抄录以经世致用的权威读本。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人,进士出身,学识渊博,精通历史。他因感慨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故选取重要的历史事实按年代顺序编写,写成八卷。后来,宋英宗命设立编书局继续编写,于是在刘恕、刘放和范祖禹的协助下,他查证考据,精练语言,修改润色,最终写成定稿。书成后,宋神宗赐名为《资治通鉴》,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吸收历代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为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借鉴。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304),下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共跨越1362年的历史。其篇章也十分浩瀚,共分294卷300多万字,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编写结构上以年月为经,史实为纬,依年代顺序通贯叙述史实,用追叙和终言总结的手法说明史实的前因后果,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编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还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整部书体大思精,网罗繁复,除依据十七史外,还参读了野史、文集、谱牒、家传、行状、小说等各种史料320余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则加以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这为后世的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为系统且完备的资料。书中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怍者的政治、历史观点。全书文字简明扼要,生动流畅,朴质精炼,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家之绝笔。这些特点都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资治通鉴》成书以来,被奉为金科玉律、无上宝典,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乃至普通百姓争读不已,点评批注者更是不胜枚举。今天,它依然对人们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是经商管理、为官从政者的案头必备之典籍。

内容摘要: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等历时19年编辑而成,成书后即被皇太子奉为“第一必读治国教材”,随后成为历代人臣竞相抄录以经世致用的权威读本。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304),下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共跨越1362年的历史。其篇章也十分浩瀚,共分294卷300多万字,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编写结构上以年月为经,史实为纬,依年代顺序通贯叙述史实,用追叙和终言总结的手法说明史实的前因后果,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编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还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本书体例上最大限度保留了原著的历史风貌,卷次结构与原著基本一致;内容上采用了原文与译文对照排列的方式,便于读者对文言原文的理解。书中每页页眉处设有历史大事记、篇章卷次索引等栏目,不仅丰富了版面层次,也拓展了内容空间。全书还配有多幅插图,生动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是对文字内容的诠释,又是对史籍的一种补充阅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资治通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书香门第
9787200070576
如需购买下载《资治通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9.9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书籍信息归属:

资治通鉴是北京出版社于2008.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04.3 的主题关于 中国-古代史-编年体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