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多重意蕴与佛道教关系探析
《红楼梦》的多重意蕴与佛道教关系探析封面图

《红楼梦》的多重意蕴与佛道教关系探析

陈国学,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4.0

书籍简介:

《红楼梦》的宗教书写是非常复杂的,它承继了多种与宗教密切相关的文学传统,构成其超现实世界描写。本书探讨了《红楼梦》在现实世界的故事主体之外并存的三重宗教色彩很重的“他界”框架:石头入世————回归的循环框架(又称为“僧道框架”)、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三世情缘框架(谪凡框架)以及太虚幻境框架牵涉到不同的文学传统和不同的宗教色彩,并分析它们对整个文本的解读产生的不同导向与的哲理内涵,以及对超现实世界描写的荒唐感与对涉足佛门的青年女性的人文关怀色彩。

作者介绍:

陈国学,男,1971年出生,湖北天门人。2000年6月毕业于湖北大学人文学院,获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2009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获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1997年以来发表中国古代小说、中国古代文化方向论文2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兴趣: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以及中国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振兴。

书籍目录:

《云南民族大学学术文库》总序

红楼隔雨相望冷--且说《红楼梦》"非现实"的一面(代序)

陈国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小组评语

绪论《红楼梦》佛道教描写的复杂性、研究现状和拓展空间

一 关于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与佛道教的复杂关系

二 《红楼梦》佛道教描写的复杂性与研究现状

三 本书要解决的问题和论述思路

第一章 僧道度脱框架

第一节 一僧一道形象及佛道合一现象分析

一 佛道二教的共同之处

二 历史上的佛道教混杂现象及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第二节 《红楼梦》对度脱剧的承袭

一 度脱文学概观

二 《红楼梦》对度脱文学语汇和人物形象的承袭

三 《红楼梦》对度脱文学观念的承袭

第三节 度脱与佛家性灵说

第四节 石头故事与文本的关联

一 僧道框架中的玉石矛盾与贾宝玉的人生、爱情悲剧

二 僧道框架中的石头故事与度脱文学的差异

第二章 谪凡框架

第一节 因果报应观念溯源及在文学作品中的泛滥

一 因果报应理论溯源

二 因果报应理论在文学中的表现及泛滥

第二节《红楼梦》的因果报应描写的新颖性与落脚点

一 《红楼梦》因果报应框架的新颖性

二 木石前盟神话与"十二缘起"思想的关联:情之所生

第三节 谪凡框架与文本的关联

第三章 太虚幻境框架

第一节 太虚幻境与遇仙题材小说中的仙境

一 太虚幻境与遇仙题材中仙境的构成要素

二 太虚幻境中的女仙聚会与道教女性观

第二节 警幻仙姑形象探源与特质分析

一 西王母形象与警幻仙姑女仙之首的地位及对浊男的批判

二 高唐神女及其他女仙形象与警幻仙姑为情作使的身份

三 对晚明主情文学作品中情使形象的升华

第三节 太虚幻境中薄命司的历史文化渊源

一 司命神与警幻仙姑的司命职能

二 太虚幻境中的薄命司与明清时期的不幸才女

三 几位特别受到注意的不幸才女与薄命司人物原型

第四节 梦境

第四章 《红楼梦》佛道教描写的整体观照

第一节 三重他界框架的关系与小说的思想感情张力

一 三重他界框架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 三重他界框架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小说的思想张力

第二节 《红楼梦》的谶验色彩与叙事效应

一 佛道教传记利用谶语的原因及叙事效应分析

二 谶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

三 《红楼梦》应用谶验叙事的具体分析

第三节 《红楼梦》佛道教描写的整体立场与特点

一 《红楼梦》他界宗教书写的"荒唐"色彩下的人情人性立场

二 人文关怀下的出入佛门的青年女性形象描写

三 两个宗教观念层面的关系与小说的特点

第五章 《红楼梦》的性灵文学色彩与禅宗思想的关系

第一节 《红楼梦》体现的文学创新思想与性灵文学色彩

一 《红楼梦》所描写的主人公生活与性灵文学理论的契合

二 《红楼梦》的性灵人物论:"正邪二赋"论

三 《红楼梦》中包含的文学创新思想与性灵派文学理论的契合

第二节 《红楼梦》继承的性灵文学思想与佛学的关系

一 晚明的性灵说与禅宗"色空不二"思想

二 禅宗"色空不二"思想渊源追溯

第六章 贾宝玉形象之以情统三教

第一节 贾宝玉具有"凡圣不二"的特点

一 从贾宝玉"反封建"说起

二 贾宝玉:一个"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形象--贾宝玉之情与礼教、理学的复杂关系

三 "仁者"贾宝玉之"凡圣不二"

第二节 "凡圣不二"的思想渊源追溯

一 思想渊源追溯之一:晚明"儒禅合一"思想

二 思想渊源追溯之二:晚明"由仁义行"思潮

三 以王畿为例看晚明思想对贾宝玉形象的影响

第三节 贾宝玉式的三教合一:以情统三教

一 贾宝玉的神仙思想是审美情感的升华

二 贾宝玉的人生态度兼具禅宗的任运自然的风骨与对情的执著

三 结论:贾宝玉式的三教合一--以情统三教

第七章 关于后四十回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从他界框架看后四十回

一 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与关于"通灵宝玉"、黛玉流泪的描写

二 续作中"太虚幻境"变"真如福地"及对"情"的态度的逆转

第二节 后四十回的其他宗教书写

一 鬼魂精怪、神道设教

二 借对涉足佛门的女子的描写而否定"情"

三 对后四十回宗教书写的一种理解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风月宝鉴故事的宗教渊源与意蕴探讨

后记

内容摘要:

《红楼梦》的宗教书写是非常复杂的,它承继了多种与宗教密切相关的文学传统,构成其超现实世界描写。探讨了《红楼梦》在现实世界的故事主体之外并存的三重宗教色彩很重的“他界”框架:石头入世----回归的循环框架(又称为“僧道框架”)、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三世情缘框架(谪凡框架)以及太虚幻境框架牵涉到不同的文学传统和不同的宗教色彩,并分析它们对整个文本的解读产生的不同导向与的哲理内涵,以及对超现实世界描写的荒唐感与对涉足佛门的青年女性的人文关怀色彩。该书还分析了《红楼梦》整体上的性灵文学色彩与宗教思想的关系,特别是贾宝玉形象与宗教思维的关系,指出其“不离情而合礼”、“不舍情欲而证天理”的特点,与晚明“儒禅合一”思想及禅宗的“色空不二”思想的关联,其神仙思想也是对女性的审美情感的升华,可谓“以情统三教”。这一论点在澄清贾宝玉形象与宗教思想的关系方面是有新意的。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红楼梦》的多重意蕴与佛道教关系探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02183
如需购买下载《《红楼梦》的多重意蕴与佛道教关系探析》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4.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红楼梦》的多重意蕴与佛道教关系探析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411 的主题关于 红楼梦-关系-佛教-研究 ,红楼梦-关系-道教-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