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5.0
本文基于科学论文产出的生产力理论、科学论文合作的生产关系理论和二者的关联理论以及科学学的基本研究范式,以科学论文和合著论文代表科学产出和科学合作,利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知识图谱方法探讨了中国科学论文产出的生产力状况、科学论文合作的生产关系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
第0章 科学合作的魅力:学蜜蜂共酿蜜
0.1 丁肇中:善于进行国际合作
0.2 电影明星与音乐家合作发明的传奇故事
0.3 沃森、克里克:DNA双螺旋链结构的发现
第1章 探索中国科学合作与产出问题的缘由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状况
1.3.1 对科学合作问题的研究
1.3.2 对科学产出问题的研究
1.3.3 对科学合作与科学产出关联问题的研究
1.3.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2章 科学合作与产出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指标
2.1 科学合作与产出研究的基本理论
2.1.1 科学合作的生产关系理论
2.1.2 科学产出的生产力理论
2.1.3 科学合作与产出的关联理论
2.2 研究方式
2.2.1 研究范式
2.2.2 逻辑思路
2.2.3 时间与空间维度
2.3 数据来源与主要研究方法、软件工具
2.3.1 数据来源
2.3.2 主要研究方法与软件工具
2.4 科学合作与产出研究的指标
第3章 科学生产关系:中国科学论文合作状况分析
3.1 中国科学论文国际合作的总体状况
3.1.1 中国科学论文国际合作的发展趋势
3.1.2 中国在全球科学论文合作网络中的地位
3.1.3 中国与美国、日本的论文合作分析
3.2 中国科学论文国际合作的主体分析
3.2.1 中国城市的科学论文国际合作主体比较
3.2.2 中国大学的科学论文国际合作主体比较
3.3 中国科学论文国内合作的社会网络特征。
3.3.1 中国城市之间的论文合作社会网络分析
3.3.2 中国大学之间的论文合作社会网络分析
3.4 中国科学论文国内合作的中心性分析
3.4.1 中心性的度量
3.4.2 中国城市之间的论文合作中心性
3.4.3 中国大学之间的论文合作中心性
3.5 小结
第4章 科学生产力:中国科学论文产出状况分析
第5章 科学生产力与科学生产关系:中国科学论文产出与合作的关联分析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科学合作及其产出计量》编辑推荐:知识乃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知识计量引领你进入学科前沿、知识图谱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科学合作及其产出计量》提出区域科技空间差异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区域科技研究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传统统计学方法为主要工具,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空间模型,图解区域科技信息,从空间角度出发来研究各种科技活动和现象,定性诊断和表达中国区域科技布局的空间差异和动态不平衡性,分析可视化科技布局空间演变模式,定量研究区域空间差异,并对区域科技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相关分析。《区域科技空间计量》从空间关系的角度深入研究中国区域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探讨这一论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简介】刘则渊,1940年生,湖北恩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一任院长,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原副理事长、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科学学理论探索,在我国首倡知识计量和知识图谱研究,创办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博士点,培养了我国该学科第一批博士人才。张冬玲,1974年生。2010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科学计量学与科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