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5.0
两千年前,中国人就提出“安其居,乐其业”的主张,为什么直至宋代才出现建“官屋”、“放房钱”等房屋救济措施?清代“指扣俸饷,认买官房”政策的出台,是旗人特权的表现,还是住房保障的进步?近代以来,上海减租运动连绵不断,国民党政府却为何不予支持?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实施房租管制,为何又要限于战争期间?新中国成立之初,反对“居者有其屋”、平分城市房屋,但在五四宪法确认保护公民个人房屋所有权之后,又启动私房社会主义改造,原因何在?八二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是否如一些学者所批评的是对“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行动的认可?由此导致的宅地70年大限又该如何解决?……本书从历史角度,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答,也对住房权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作为人权的住房权
一住房权的起源与发展
二住房权的内容和标准
三住房权的国家义务
第二节西方住房权保障的历史
一住房权保障的开端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
四近十年来的最新发展
第三节住房权的研究综述
一住房权理论研究综述
二住房权制度研究综述
三住房权历史研究综述
第四节本书的观点和视角
一本书的观点
二本书的视角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住房权问题
第一节“田园房产为小民性命之依”
一“长安大,居不易”
二“意民之情,所欲者田宅也”
第二节“天之大德曰生”
一“不能自存者”之收养
二灾民之“有居”与“得归”
三“急飞宸翰蠲屋钱”
第三节一个特例:清代旗人官房制度
一“满汉分居”与强制拆迁
二“拨给官房”与“给价自造”
三“无屋可居者”问题
四“指扣俸饷认买官房”
第四节结语
第三章民国时期的住房权问题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住房状况
一市政落后,环境恶劣
二房屋短缺,房租高昂
三减租运动,接连不断
四战争频仍,房荒加剧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住房权思想
一西方近代住宅立法思潮的输入
二孙中山的住房保障思想
第三节民国时期的住房权立法
一民法的有关规定
二土地法的有关规定
三战时房屋救济立法
四沦陷区房屋租赁立法
五国际房屋援建立法
六地方住房保障立法
第四节民国时期的住房权制度
一房租管制制度
二公共住宅制度
三私房奖助制度
第五节民国地方政府的住房权保障
一上海市住房权保障
二北平市住房权保障
三青岛市住房权保障
四江苏省住房权保障
五其他省市住房权保障
第六节结语
第四章当代中国的住房权问题
第一节新中国初期:从房租管制到私房改造
一新中国初期的住宅问题
二新中国初期的房屋政策
三私房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私房政策的落实
五结语:无私权则无人权
第二节改革开放:从福利、商品到人权
一住房福利制度的异化
二住房商品化与住房保障
三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
四结语:走向住房权时代
第五章余论:中国住房权展望
一土地制度与住房权
二住宅消费与住房权
三城市规划与住房权
四建筑标准与住房权
五公共住宅与住房权
六房租管制与住房权
七住房权的司法保障
附录
中国近代住宅不可侵犯权以宪法与刑法为例
家宅制的起源与发展兼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出路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从人权角度考察中国住房权的历史变迁,全书梳理了传统中国社会“安其房,乐其业”的思想主张以及建“官屋”,“放房钱”,“指扣俸饷,认买官房”等制度变迁,考察了近代百年房荒的成因,分析了西方住房权观念和制度的输入及其对民国和新中国住房制度和政策的影响,也对中国住房权的未来作了适度的展望。 本书从人权角度考察中国住房权的历史变迁,期望以史为鉴,汲取对当代住房权保障有益的经验、教训,也希望加深对中国住宅问题特殊性的认识,丰富中国法制史和人权史研究。全书梳理了传统中国社会“安其房,乐其业”的思想主张以及建“官屋”,“放房钱”,“指扣俸饷,认买官房”等制度变迁,考察了近代百年房荒的成因,分析了西方住房权观念和制度的输入及其对民国和新中国住房制度和政策的影响,也对中国住房权的未来作了适度的展望。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居有其屋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民权学子文丛 | ||
9787509710197 如需购买下载《居有其屋》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居有其屋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9.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69.3-09 的主题关于 居住-权利-历史-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