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的魅惑
符号的魅惑封面图

符号的魅惑

陈峻俊,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43.0

书籍简介:

本书从消费主义的角度解析了网络文化现象,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文化消费,网络文化是一种以消遣与娱乐为主要传播目的的精神文化,消费者(网民)对其进行的消费主要是精神领域内的消费。本书从网络传播中的欲望化和符号化两方面,对网络传播中的文化消费种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阐释了消费主义影响下的网络传播诸现象。

作者介绍:

陈峻俊,女,湖北荆门人,新闻学博士,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在《中国图书评论》、《新闻传播评论》、《当代传播》、《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论文被中國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新华文摘》、《军事记者》,《中国民族报》多次全文转载、摘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消费主义与网络文化

第一节 消费主义与文化的消费主义

第二节 网络文化的消费主义

第二章 消费主义的外在表现

——网络文化的符号化

第一节 网络聊天:与物的交流

第二节 网络游戏:与他者的交流

第三节 网络购物:消费文化的动力

——以淘宝网为例

第四节 网络博客与微博:表达自我的平台

第五节 网络影像:刺激感官消费

第六节 网络时尚频道:传播流行资讯

第三章 消费主义的内在核心

——网络文化的欲望化

第一节 狂欢的网络话语

第二节 新奇的网络景观

第三节 网络窥视中的身体符号

第四节 虚幻满足的身份认同

第四章 网络文化的消费欲望失控

第一节 消费主义对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网络文化消费过度的原因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符号的魅惑(网络消费文化研究)》从网络传播中的欲望化和符号化两方面,对网络传播中的文化消费种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阐释了消费文化影响下的网络传播诸现象。

    
陈峻俊的《符号的魅惑(网络消费文化研究)》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文化消费,网络文化是一种以消遣与娱乐为主要传播目的的精神文化,网络传播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做为一种虚拟文化,它的存在是现实文化的补充和建构,同时也是一种解构。它既是积极的也同时带有消极的方面,既对人的现实自由起推动作用,又有阻碍作用。既要肯定其积极的因素,也要否定其消极的因素,扬长避短,使网络传播规范化,并使其能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来。

编辑推荐:

    网络很“富”?也很“穷”。信息和网民们的感性认识在网络上无限丰富,但我们对网络的理性认知却很贫乏。目前对于消费主义影响下的网络传播与文化研究更是鲜有。网络作为第四媒介,其重要性日益明显,网络文化的魅力与影响力均无可讳言。因此,理性对待这种消费主义文化浪潮影响下的网络传播,使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消费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也正在消费我们。《符号的魅惑(网络消费文化研究)》就是青年学者陈峻俊在这一研究领域做出的可喜的新的探索。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符号的魅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21948
如需购买下载《符号的魅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3.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符号的魅惑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3.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713.36 的主题关于 电子商务-消费文化-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