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列女传》研究
刘向《列女传》研究封面图

刘向《列女传》研究

陈丽平,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书在对《列女传》文化史意义的追问上,对其在两汉之间女性价值观的定位作用上取得的认识是具有突破性的。刘向在复古礼名义下确立的一种新的女性价值观,在东汉学者的发扬下开始对社会对女性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而其中的女子败政观念和女性新贞节观念对后世的影响是最大的。

作者介绍:

陈丽平,974年生,辽宁海城人。1997年毕业于辽宁大学,获史学学士学位,2000年于辽宁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1997年在鞍山师范学院任教至今,现在为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典文献学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书籍目录:

序导言 一 清代以前《列女传》研究历史状况 二 近百年《列女传》的研究 三 关于《列女传》研究的若干思考上编 《列女传》相关文献研究 第一章 《列女传》十五卷本与八卷本的离合演变  第一节 十五卷本在宋仁宗前流传状况及大致面貌 第二节 改编后的几种八卷本 第三节 十五卷本与八卷本流通状况 第四节 宋人改编《列女传》的心态转变 第二章 有关《列女图》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先秦两汉读图传统与《列女图》的流传、结集  第二节 画像石、屏风上的《列女图》  第三节 画家及收藏家对《列女图》的极大兴趣

序导言 一 清代以前《列女传》研究历史状况 二 近百年《列女传》的研究 三 关于《列女传》研究的若干思考上编 《列女传》相关文献研究 第一章 《列女传》十五卷本与八卷本的离合演变  第一节 十五卷本在宋仁宗前流传状况及大致面貌 第二节 改编后的几种八卷本 第三节 十五卷本与八卷本流通状况 第四节 宋人改编《列女传》的心态转变 第二章 有关《列女图》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先秦两汉读图传统与《列女图》的流传、结集  第二节 画像石、屏风上的《列女图》  第三节 画家及收藏家对《列女图》的极大兴趣  第四节 皇室女性对《列女图》的珍重  第五节 出版商对《列女图》的青睐——作为书籍插图的列女图 第三章 关于《列女颂》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列女颂》的作者问题  第二节 《列女颂》与汉代颂文体的发展  第三节 《列女颂》与《列女图》的关系 第四章 《列女传》版本叙录中编 《列女传》背景与文本研究 第五章 刘向的家族背景及仕宦轨迹  第一节 刘向的家族命运及其文化传统  第二节 刘向生平际遇 第六章 《列女传》产生的时代症结与社会背景   第一节 “国运末世说”的屡禁不止  第二节 成帝朝阴阳灾异说的盛行  第三节 阴阳灾异思潮与成帝朝社会、政治问题  第四节 孕育于政治与学术慕古思潮中的《列女传》 第七章 刘向校书、著述心态及《列女传》出现的意义   第一节 刘向校书、编撰《列女传》心态与其政论文风 …… 第八章 刘向《列女传》的编撰特点下编 《列女传》渊源与影响研究 第九章 汉代精英阶层对女性社会角色定位的调整 第十章 汉代女性与政治关系观念的演变 第十一章 汉代贞节观念的演变主要参考文献附录1 历代对刘向《列女传》重要著录附录2 汉成帝时期史事编年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历史意蕴,首先就体现在《列女传》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方面。汉代精英阶层对女性社会角色定位的调整,汉代女性与政治关系观念的演变、汉代贞节观念的演变等,无不与《列女传》有着不可或分的关系。譬如,刘向《列女传》对女性道德、女性价值观方面所作的定位,改变了先秦以来对于女性的再嫁约束相对自由、宽松的局面,出于改革现实政治问题的目的,在复先秦古礼的名义下,《列女传》中树立了一批尊崇古礼的典范女性,宣扬了一套女性的道德价值观念,然而,刘向所宣扬的“古礼”,是经刘向改造的,并不是先秦的礼制,这新的礼制包括新的“贞节”观、新的女性价值观。这些新的礼制因素,在东汉《白虎通义》里面得到固定,又被班昭推广到广大的家庭教育中去,在东汉渐渐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列女传》所蕴涵的女性与政治关系的因素,对于女子败政的“红颜祸水”论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总之,从选题到文献的收集整理,作者步步为营,层层深入,表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研究的深度。对此,多数专家评委给予较高的评价。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刘向《列女传》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486367
如需购买下载《刘向《列女传》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 × 14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刘向《列女传》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8.5 的主题关于 烈女传-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