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9.0
本书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生在乌克兰,幼时以做苦工为生,后来参加红军,在战斗中身负重伤。退伍后又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由自己口述、亲友记录,在病床上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巨著。这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塑造了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青年布尔什维克--保尔·柯察金的光辉形象。
译序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二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前言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他应当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不因缺失生活目标而懊恼,也不因庸俗和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一生和全部力量,都奉献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应该珍惜每一寸光阴,因为无法预料的疾病或者意外事件随时都可以结束一个人的生命。”这句保尔的名言曾经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读者。一部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让多少人从中体会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找到了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有机会重新翻译这部作品,用自己的笔向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介绍这本好书,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书中塑造了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青年布尔什维克保尔.柯察金的光辉形象。保尔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十二岁时就辍学了,在车站食堂做苦工。后来保尔参加了红军,从此开始了钢铁般的锻炼。小说既再现了红军与白军战斗的血雨腥风,又展示了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热火朝天的场景。无论是在激烈的战斗中,还是在修建铁路的艰苦劳动中,无论是在友谊和爱情中遍尝辛酸,还是在布尔什维克党同托洛茨基派的斗争中彷徨徘徊,保尔都咬着牙关挺了过来,都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由于在战争中多次负伤以及劳累过度,他后来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战胜了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打击,又拿起笔开始了文学创作,写出了优秀的文学作品,为革命做出了新的贡献。
本书是一部享有盛誉的世界名著,它的取胜之处就在于真实。作者没有塑造一个“高大全”式的英雄的完美形象,而是真实地再现了年轻的布尔什维克的成长经历。故事取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物鲜活生动,语言优美流畅、风趣幽默,情节引人人胜,读者特别容易从中找到共鸣。因此作品出版之后便引起了强烈反响,七十年来该书曾被译为多种文字一版再版。本书是依据苏联教育部国立教育出版社1960年版翻译完成的,未作删改。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贫苦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奋斗毕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历程。年少的保尔曾做过店员,任人欺侮;偷过德国人的手枪,因救朱赫来而坐牢;辗转于硝烟弥漫的战场,多次挣扎在死亡线上;革命胜利之后又将全部身心投入了国民建设当中…… 本书是一部享有盛誉的世界名著,它的取胜之处就在于真实。作者没有塑造一个“高大全”式的英雄的完美形象,而是真实地再现了年轻的布尔什维克的成长经历。故事取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物鲜活生动,语言优美流畅、风趣幽默,情节引人人胜,读者特别容易从中找到共鸣。因此作品出版之后便引起了强烈反响,七十年来该书曾被译为多种文字一版再版。本书是依据苏联教育部国立教育出版社1960年版翻译完成的,未作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