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传播学研究方法初探
农村传播学研究方法初探封面图

农村传播学研究方法初探

方晓红等,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它是我国传媒与三农发展这一研究领域里当前最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对于我国农村传播学的研究将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的意义。作者方晓红是国内研究农村传播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本书考察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各个不同阶段对于媒体功能的认识变迁,研究了媒介在农村、农民、农业发展中究竟而且应当发挥哪些效用。

书籍目录:

前言

序言

上编指标体系研究

导论“三农”问题:中国之痛

一、“三农”:立国之本

二、“三农”问题:中国之痛

第一章媒介功能之于“三农”

一、中国视界中的媒介功能

二、媒介功能之于“三农”

第二章指标体系的研究路径、原则、作用及测量对象

一、媒介对“三农”作用的指标体系的研究路径

二、指标体系建立的作用

三、建立指标体系时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指标体系的功能

第三章媒介对“三农”作用的指标体系概述

一、有关模型的说明

二、指标体系介绍

三、指标体系的测量对象及方法

第四章媒介资源拟合指数模型建立及推导

一、“拟合指数”模型的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二、“拟合指数”模型建立过程中的难点及解决思路

第五章悖指数模型的建立及推导

一、悖指数模型的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二、悖指数模型建立过程中的研究思路

三、悖指数模型的具体应用和分析解释

第六章指标体系中受众阈值模型的建立与推导

一、受众阈值的理论来源

二、受众阈值中的满意度和期待值

三、满意度与期待值的关系

四、分析模型的建构

五、评价模型(受众阈值模型)的建构

六、关于模型的补充说明

下编媒介涉农报道研究

第七章信息传递水平之有效信息

一、农民与媒介信息传播

二、有效信息界定及指标的设定依据

三、议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集合信息的效用

四、媒介有效信息传播个案研究

五、受众信息需求及评价决定媒介信息效用的实现

第八章观念传播水平是衡量媒介对三农作用的重要指标

一、重大政策宣传劝服力度

二、重大理论探讨报道劝服力度

三、小言论的劝服力度

第九章对《人民日报》观念传播中受众适宜度的检测

一、考察媒体对农民形象塑造的意义

二、媒介农民形象塑造分析

三、结论与思考

附录一

我国“对农电视频道”现状概览

附录二

走出电视媒介服务“三农”的困境

附录三

电视“对农频道”评价指标参考

后记

内容摘要:

  在本书中除了重点就建构媒介对“三农”作用的指标体系加以论述以外,作者还以《人民日报》为例,分析了我国传媒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后在“三农”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所经历的变迁。此外,还以《人民日报》对农民形象的翅造,从“土地维权”看媒介舆论监测水平两个专题,具体展示了媒介在“三农”发展中的功能、作用及其不足。【作者简介】  方晓红,博士,新闻学博士后。曾就读、就职于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复旦大学,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江苏记者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新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获湖北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各一项,其他类别奖项共八项。主攻媒介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出版有《大众传媒与农村》专著,本书为作者主持的第二个“媒介与农村社会发展”的国家项目的成果。主持国家级项目两项、主持或参加省级项目五项,横向课题十余项。曾独自撰写或参与撰写新闻学、文学专著、教材、辞书共计15部以及数十篇论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农村传播学研究方法初探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10068886
如需购买下载《农村传播学研究方法初探》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农村传播学研究方法初探是人民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32-05 ,D422.64-05 的主题关于 农村-传播学-研究方法-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