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59.0
本书以核电引发的环境风险担忧以及大众对核电事务的参与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特别是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和大海啸所引起的福岛核危机以后,引起公众对核电风险的广泛担忧。本专著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公众的核风险意识以及公众对核电项目的参与程度、参与途径和方式进行研究。本书的理论方面围绕社会学领域中对“风险”这一概念的讨论。通过对欧洲及北美关于风险这一概念的文献的回顾和探讨,把风险社会建构的概念引入到对中国实际社会问题的分析中来。通过对中国核电发展中的具体案例-广东大浦内陆核项目进行研究,讨论“风险”这一个在西方当代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在解释中国现存的社会问题时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在实证研究方面,本专著致力于填补我国在核电的人文社会方面研究之不足。通过对公众风险认知和公众参与的研究,分析我国发展核电的契机和困局,并对政策制定提出合理化建议。
引 言 关于风险及现代性的议题/1
缘起:来自《风险社会》的冲击/1
关于风险的议题/3
关于核风险的选题/4
研究的开展及深入/8
中国大力发展核电的时期面临的挑战及困境/13
本书结构及内容梗概/16
第一章 与核风险相关的理论及已有研究评述/18
一 关于核风险的社会科学领域中不同学科视角的思考/18
二 科学知识社会学中关于风险社会建构的讨论/29
三 生活在核电站周围/32
四 关于中国核风险社会建构的研究旨在回答什么问题/35
五 来自“差序格局”的启发/39
六 方法论的讨论及反思/40
第二章 中国核电发展的历史及现状/43
一 现状/43
二 核能的利用/44
三 核能的经济性/45
四 关于核电技术的争论/48
五 核电发展的决策过程——以大亚湾核电项目为例/50
六 反核活动及事件/53
七 废料处理问题/59
八 福岛核危机的发生及影响/61
第三章 广东省内陆核项目的契机和争议/65
一 广东核电发展的特殊性和代表性/65
二 关于内陆核项目的争议/65
三 项目涉及区域的地理、经济、文化状况/66
四 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82
五 小结/85
第四章 “风险”还是“利益”?核电风险的社会建构/86
一 受访者群体/87
二 当地人的“信任”/88
三 对于无知的建构/93
四 风险与利益:当地人的理性置换/96
五 沉默的大多数/101
第五章 福岛核事故前核事务的公众参与情况/105
一 建构风险的权力之争/106
二 我国核电事务中的公共参与模式分析/117
三 福岛事故前我国居民核事务参与的动机、过程与结果/125
第六章 福岛核危机对我国大众核电风险认知的塑造/129
一 核风险认知的形成/129
二 对核电的“不信任”是如何产生的/131
三 “不担心”里包含的内容/139
四 对于利益分配的不满/141
五 “不信任”的波及与“污名化”/144
第七章 媒体与网络社会形成的核风险建构联动机制/146
一 传统媒体对于核电事件的报道/147
二 网络社会里的核风险建构/152
三 讨论/161
第八章 总结及政策建议/164
一 理论和概念层面上的反思及回应/165
二 我国大众对核事务的参与及诉求:几个维度的思考/168
三 我国核电面临的契机与困局/171
四 政策建议/172
参考文献/177
后 记/194
本书以核电引发的环境风险担忧以及大众对核电事务的参与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书中通过对中国核电发展中的具体案例——广东大浦内陆核电项目进行研究,讨论“风险”这一个在西方当代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在解释中国现存的社会问题时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通过对公众风险认知和公众参与的研究,分析我国发展核电的契机和困局,并对政策制定提出合理化建议。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核电风险的社会建构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山大学社会学文库 | ||
9787509757031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核电风险的社会建构》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国核电风险的社会建构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2.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69 的主题关于 核能发电-社会影响-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