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天惊雷
震天惊雷封面图

震天惊雷

殷秀峰, 主编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回顾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历史和发展之路。

书籍目录:

第一章点燃通向太空的圣火

揭开火箭发动机的神秘面纱

航天推进系统的“顶梁柱”

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自主创新之路

风雨征程铸精魂

第二章从仿制艰难起步

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

破机库里研究火箭发动机

装出第一台发动机

我国第一座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

中国生产的液氧完全可以使用

我们的朋友施涅金

第三章中国火箭“第一心”

甩掉“洋拐杖”,开始“爬楼梯”

从失败中得到的启迪

走上独立研制的道路

打鬼:攻克燃烧不稳定难题

涡轮泵爆炸事件

沙漠历险找残骸

第四章为了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

我国第一座高空模拟试车台

啃下两块“硬骨头”

试验箭发射成功

大漠沙海寻“宝贝”

生死交关的征程

“东方红一号”上天

第五章建设战略大后方

红光沟的由来

万人大会战

建设“201”洞

抢建亚洲第一台

深山苍龙第一吼

哪里需要哪儿安家

第六章山沟里飞出金凤凰

三大抉择

三大难关

让发动机摇摆起来

“厕所试验室”

山沟里诞生的“头生子”

飞向太平洋

第七章战胜三次洪水泥石流

灭顶之灾不期而至

危难之际显身手

洪水无情人有情

生死抢险

自己干,三不变

爬过铁轨奔赴发射场

英雄本色

第八章大山中的丰碑

一线专家

“201洞”的领头雁

奉献到最后一息

父子情,女工泪

英雄之花香三秦

第九章火龙飞天送“风云”

研制方案一波三折

四面奔波选点生产

秦岭沈阳两地穿梭

攻克二次启动难关

地面试验山重水复

一丝不苟确保成功

第十章低温动力新领域

一切从零开始

走出寒流

遭遇难关

70个不眠之夜

第二代氢氧发动机的诞生

低温动力新起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

第十一章十四个月鏖战“长二捆”

“长二捆”扛起国际商业发射重任

捆绑技术的突破

不让“长二捆”列车误点

首次试车圆满成功

生死考验的“3.22”

澳星发射成功

第十二章高举红旗进长安

辗转千里去选点

凤栖古城唱航天

围绕地球近百圈

搬迁“国宝”创奇迹

舍小家顾大家

科研生产攀新高

第十三章助推神舟遨太空

艰辛起步,用忠诚捍卫荣誉

攻难克险,以勤奋迎接黎明

难忘一瞬,把辉煌铭刻进历史

坎坷前行,让执着辉映明天

金牌动力,为航天增辉

第十四章天地运输新动力

我还有句话想说

攻关狂想曲

心随型号一起走

工程立项,修得“正果”

在挫折中行进

龙腾虎跃过“五关”

尾声

后记

前言

回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的历程,点点滴滴都使我难以忘怀,而我最敬佩的是参与发动机研制的这个群体。

火箭发动机被称为火箭和航天器的心脏,是航天运载技术发展的基础。伴随着中国航天50多年辉煌的发展历程,液体火箭发动机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技术水平和可靠性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液体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在世界航天发射故障率统计中,动力系统的故障约占三分之一。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的常规推进剂液体火箭发动机,一直保持了参加飞行试验百分之百的成功记录,这在世界上研制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公司中是独一无二的,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也值得我们自豪。

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事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异常曲折艰难,甚至是苦涩的,历经了磨难和考验。困难多,难度大,反倒激起了航天人自强、自信、自力更生的精神。发动机研制者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发展我国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正是旧飞机库里白手起家的艰辛创业,三线艰苦条件下的攻关奋斗,三次特大洪水泥石流的特殊磨砺,使研制队伍成熟、坚强和壮大起来,使我国发动机技术成熟和发展起来。

几十年来,铭刻在发动机研制者心中的,有成功的喜悦,有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是创业的艰辛,特大洪水泥石流的严峻考验,以及发动机研制中失利和挫折的记忆。可以说,成功之花浸透着发动机研制者的泪水和汗水。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我所认识的很多人,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一生,把自己的子女,都交给了液体火箭发动机事业。发动机独特的品格和性格,也深深融入了发动机研制者的血液和一举一动中。

液体火箭发动机外表硬如冰,心中一团火;瓷实又沉稳,甘当助推器;大力举神箭,勇为先行官。发动机研制者所表现出的自立自强、敢打敢拼、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品格,是液体火箭发动机人格化的体现,是这群最可爱的人的可爱可敬之处。

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测,都需要新的更加环保、更加可靠、更加先进、更加便宜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值得高兴的是,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的两大核心动力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液氢液氧发动机,已经突破了关键技术,我国航天新动力已呼之欲出。

我期待着,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取得更大的发展和更快的进步。我更加期待在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事业的发展中,发动机的宝贵品格能保持下去,传承下去,吸收新的营养和新的精华,不断充实完善,不断发扬光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贵田2007年9月

后记

《震天惊雷:倾听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轰鸣》一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本书是《七彩天路》丛书中的一册,以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历程为主线,揭开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神秘面纱,记述了航天推进技术院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同时把一群可敬可爱的航天人介绍给读者。

本书共分十四章,第一章由殷秀峰撰写,第二章、第三章、第十章由朱尧铨撰写,第四章、第十二章由李雪平撰写,第五章由贺亚红、张美书撰写,第六章由杨华撰写,第七章由王维章、张美书撰写,第八章由杨军撰写,第九章由张鹏、魏文朝撰写,第十一章由周子敬、李小艾、汪明发撰写,第十三章由沈利宾撰写,第十四章由李云霞撰写。全书由殷秀峰统稿。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的一些领导和专家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领导对本书的撰写和出版高度重视,许多专家、领导为本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张贵田院士在百忙中为本书改稿,还亲自撰写了序言,字里行间倾注着对液体火箭发动机事业的深情。为编辑出版本书,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所属的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北京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西安航天发动机厂、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的很多同志,都积极投入这项工作,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日以继夜地采访写作,不厌其烦地修改加工,反反复复地精心雕琢,体现了航天人严谨的态度、细致的作风和可贵的合作精神。王勇、李素芳、张志敏等同志为本书提供了宝贵的照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原政工部部长王春河同志为此书的出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本书是集体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这不仅体现在本书的素材来源于《创业之路》、《峥嵘岁月》等回忆资料,《航天推进》报以及许多老同志的回忆录,对外发表的新闻稿,而且还有许多同志在不同阶段直接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书中照片有些是资料照片,有的已经无法考证作者,故书中未能一一署名,恳望谅解,并在这里深表谢意。

由于掌握的材料有限,对史实的记述难免有所遗漏。同时限于我们的水平,难免有不少错误和不足之处,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七彩天路》丛书中的一册,以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历程为主线,揭开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神秘面纱,记述了航天推进技术院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同时把一群可敬可爱的航天人介绍给读者。本书可作为航天从业人员的基本读物,也可作为对中国航天发展历史和航天科技感兴趣的人士的知识读本。  本书以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为主线,讲述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人员从仿制艰难起步,到自主研制中国火箭“第一心”,秦岭深山建设战略大后方,三次战胜洪水泥石流灾害,研制低温高能、载人航天和新一代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历史,披露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从一个侧面再现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书中讲述了一大批航天人为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事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敢打敢拼、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生动诠释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书中还介绍了许多航天知识和液体火箭发动机基本知识。  本书可作为航天从业人员的基本读物,也可作为对中国航天发展历史和航天科技感兴趣的人士的知识读本。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震天惊雷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七彩天路
9787802182974
《震天惊雷》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宇航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震天惊雷是中国宇航出版社于2007.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V434-49 的主题关于 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普及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