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8.0
本书主要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以经济学理论为支撑,结合国外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研究个人消费信用的风险管理问题。并对当前的相关热点问题——美国次贷危机进行案例分析,寻找发达国家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不足和教训。并对当前我国个人消费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制度建设角度提出了我国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重要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结论、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 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 第二节 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第四节 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 第五节 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博弈分析 第三章 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一个制度分析框架 第一节 个人消费信用的关系主体及风险因素 第二节 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结构 第四章 发达国家个人消费信用的风险管理 第一节 发达国家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发达国家个人消费信用的风险管理现状 第三节 发达国家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分析 第四节 案例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第五章 中国个人消费信用的风险管理 第一节 中国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中国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背景 第三节 中国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第四节 中国个人消费信用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第六章 完善中国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第一节 完善中国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宏观对策 第二节 完善中国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微观对策 附录 参考文献
本书主要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以经济学理论为支撑,结合国外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研究个人消费信用的风险管理问题。首先,对个人消费信用的关系主体和经济行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个人消费信用风险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制度建设和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关系进行说明。其次,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一个制度分析框架,作为本书的分析依据。再次,利用制度分析框架分析发达国家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状况,探寻发达国家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并对当前的相关热点问题——美国次贷危机进行分析,寻找发达国家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不足和教训。然后,利用制度分析框架分析我国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状况和问题,并对当前我国个人消费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上述分析,从制度建设角度提出了我国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本书的主要结论是认为个人消费信用风险具有公共利益属性,存在负外部性。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问题不是在微观的经济主体间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公共利益的系统性问题,美国的次贷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本书借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原理从制度建设角度对个人消费信用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中国当前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进行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而不单纯是在量化模型等纯技术方面,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应该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宏观非正式制度层面;二是宏观正式制度层面;三是微观非正式制度层面;四是微观正式制度层面。在宏观非正式制度层面提出要树立“量人为出”的理念,集体主义价值观和重视社会信用文化的培养;在宏观正式制度层面提出要重视个人信用制度、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的建设;在微观非正式制度层面提出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微观正式制度层面提出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评估系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强调在进行正式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并提出中国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将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在向发达国家学习正式制度的时候,要注意非正式制度的不同,要辩证地吸收国外经验,在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的时候,要注意个人消费信用的风险管理问题。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4106251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国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研究是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11.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832.479 的主题关于 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