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28.0
本书收入作者近年来所写散文作品42篇,大多写作者在国外的经历和对美国社会的观感,也记叙了自己在国内的成长经历和在部队接受的锻炼,对祖国和故土充满深厚的感情,少数作品还展示了自己所结识的艺术家的风采。
序
肖像女侠
抢子之战
闯江湖
巧遇胡因梦
风烛之泪
哨尼山滑雪记
龙虾沙拉
车窗里的哈迪逊河
在美国,有种职业叫诈骗
梦里不知身是客
小累想回家,大累想回国
我是警察我怕谁
离骚三重唱
离婚大队
年轻的国旗
阿巴拉契亚山区的贫穷
纽约“板儿爷”一千条
温州移民与纽约华人超市
纽约长岛的贵族和爆发户
美国查税猛于牛
纽约的日子怎么过
青年奥巴马的纽约岁月
芳邻刘亦菲
巧遇姜昆
与杨春霞同台飙戏
与言兴朋同台飙戏
感受巴黎
梅西的马琳
我是美国伐木工
赵遐秋老师帮我考大学
石山山
天津一日
祝你新年快乐
汪班长
翠花儿
牛双双
我那些消遁的朋友
陈班长
夏教导员
世上最壮观的撒尿
记得当年去彭川
人类尊严的根本内涵
作家的老婆就是妈
公元1986年,陈九怀揣梦想从北京飘洋过海踏上美国的土地。那时他正值心野血热、有恃无恐的生命季节。完全可以想象,陈九如果不去美国,也不会老老实实终老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总之,天涯闯荡源于青年陈九的浪漫天性。留美学生陈九怎会摇身一变成为海外华人作家陈九?我至今还猜不透。其实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机会可以彼此走近,我们同龄,各自生活在相距仅仅一百多公里的两座城市——北京和天津,或许这也只能算是巧合。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竟有着一段不很短的酷似经历,我们七岁同年读书,十五岁同年入伍,二十一岁同年退役,转年又同为“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的“七七级”大学生(他读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工经系,我读的是南开大学中文系)。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被茫茫岁月尘封着,被前辈之间的恩怨和误解遮蔽着,运行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互不相干。但我们必然会相见恨晚,这是一种命定。
我仍记得当年胡同里的泥土湿润得泛着绿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