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2.0
本书从艺术产业化角度,运用艺术与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我国艺术产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序引言 一、本书的相关概念剖析 二、本书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三、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 艺术产业化的现实观照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艺术产业化的现实观照 一、西方国家艺术产业化的历程描述 二、当代中国艺术产业的历史性出场 第二节 艺术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一、作为一般生产劳动的艺术生产 二、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 三、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 四、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依据第二章 艺术的市场化生存
序引言 一、本书的相关概念剖析 二、本书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三、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 艺术产业化的现实观照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艺术产业化的现实观照 一、西方国家艺术产业化的历程描述 二、当代中国艺术产业的历史性出场 第二节 艺术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一、作为一般生产劳动的艺术生产 二、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 三、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 四、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依据第二章 艺术的市场化生存 第一节 艺术生产:从传统到现代 一、传统社会中的艺术生存语境 二、现代市场体制与艺术的“自主”呈现 第二节 艺术产品的社会形式 一、对“商品”的一种解析 二、艺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第三节 艺术价值的现实形态 一、“艺术品”价格确定的难度 二、影响艺术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艺术市场化的别种意义第三章 艺术产业的组织构建和发展逻辑 第一节 “合作”的艺术世界 一、合作语境中的艺术天才 二、文化策划的启动及意义 第二节 艺术与企业的“联姻” 一、企业化:艺术产业的活力之源 二、个案考察:电影业的产业化进程 第三节 艺术产业的运作模式 一、工业化的生产模式 二、大众化的消费模式 三、个案研究:作者资源与文学畅销书 第四节 艺术产业的发展逻辑 一、以艺术为主体的产业发展平台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第四章 艺术产业域技术问题的理论阐述 第一节 艺术产业化与技术的逻辑联系 一、复制一传播:从技术层面解析艺术产业的关键 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技术复制 第二节 当代科技语境中的艺术生产 一、技术的介入与艺术时空的重置 二、艺术生产的技术化态势 第三节 技术悖论:在“艺术”的产业域中 一、技术理性与诗意创造 ……第五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艺术产业参考文献后记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直面现实的精神。近几年来,在报刊上、在会议上,大家都在计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另人经,但又很少认真地系统地去研究现实的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要做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最根本的就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美学原理去研究中心当前的文艺实际,离开对当前文艺实践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二,在论述艺术生产和产业化的艺术生产及其相关问题时,该书始终强调科学的历史的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科学都是历史的科学。实践、历史优先于理论、逻辑。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任何问题时,都要从实际出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把握和分析。 第三,艺术生产产业化表明艺术生产不仅是这早美的艺术创造,它同时还是一种经济行为,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产业化的艺术生产不仅要服从审美艺术创造的规律,同时要服从经济规律。如果违反了经济规律,就无法进行产业化的艺术生产和再生产。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艺术产业化的历史反思及理论诠释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468813 如需购买下载《艺术产业化的历史反思及理论诠释》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000 |
艺术产业化的历史反思及理论诠释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8.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124 的主题关于 艺术-产业-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