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本书是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读本,内容涉及秦汉魏晋南北朝近800年间的中国历史,主要以这一期的文化、艺术和宗教等内容为主,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的思想界、文学艺术界都出现了重大的转换,呈现出辉煌灿烂的景象。本书描述的就是这些发生在思想界和文学艺术界的事件、人物及其意义。这些内容都隶属于人的心灵世界。因此,本书展示的实际上是中古时期中国人的心灵历程。
引言第一章 尊儒 一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二 董仲舒的“天入感应”学说 三 五经传承及今文古文之争 四 谶纬之说与王充对谶纬的批判 五 名教政治下儒学的进一步发展第二章 修史 一 司马迁与《史记》 二 班固与《汉书》 三 地方史志的兴起 四 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 谈玄 一 清议、清谈与玄学 二 思辩的魅力——王弼玄学的特征
引言第一章 尊儒 一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二 董仲舒的“天入感应”学说 三 五经传承及今文古文之争 四 谶纬之说与王充对谶纬的批判 五 名教政治下儒学的进一步发展第二章 修史 一 司马迁与《史记》 二 班固与《汉书》 三 地方史志的兴起 四 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 谈玄 一 清议、清谈与玄学 二 思辩的魅力——王弼玄学的特征 三 自然与名教——玄学中的自然与社会理论 四 事性自然的魏晋风度——玄学人性论中的时代精神第四章 佛音 一 佛教传入和佛经的初译 二 道安、鸠摩罗什和慧远 三 范缜与佛教徒的争论 四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五章 诗意 一 文学的自觉 二 汉代辞赋与乐府 三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第六章 艺韵 一 概述 二 建筑之美:“非令壮丽亡以重威” 三 汉画艺术的写实与浪漫 四 魏晋南北朝:中国绘画的本质转换 五 凝固中的跃动:雕塑艺术的魅力 六 佛教雕塑与洞窟壁画艺术 七 东方神韵:书法艺术与书论第七章 道术 一 道教的产生:太平道和五斗米道 二 两晋南北朝时代的道教 三 道佛之争 四 道教与中国古代科学后记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本册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历史、言辨、宗教、诗歌、绘画雕塑等诸多论题进行了简明而清晰的描绘,向读者充分展示了这一时代在精神文化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尤其重点描绘了这一分裂割据时期的中国社会文化生活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和丰富性,颇具启发性。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本册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历史、言辨、宗教、诗歌、绘画雕塑等诸多论题进行了简明而清晰的描绘,向读者充分展示了这一时代在精神文化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尤其重点描绘了这一分裂割据时期的中国社会文化生活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和丰富性,颇具启发性。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古的心灵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华文明史:普及本 | ||
9787301132180 如需购买下载《中古的心灵》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古的心灵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30.3-49 的主题关于 文化史-中国-秦汉时代-普及读物 ,文化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普及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