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2.8
小说以元末之际的离乱为背景,描写了道士无心行走江湖的离奇遭遇。本册主要讲述了无心经过种种机缘巧合,练成了武功绝学。
卷丙[斩鬼录]
卷丁[搜神录]
后记
后记
《道者无心》第一卷海内篇,分为伏魔、辟邪、斩鬼、搜神四录,已绎结束了。故事里小道士无心在中原无法立足,搭乘海船从东南亚一带出发前往意大利佛罗伦萨,第二卷海外篇就要讲述他在东南亚一直到非州诸国的冒险故事。
中国佛教显密两宗,显宗不修神通,而中原佛教大多属于显宗,法术之类被看成旁门左道,但在平民百姓的印象里,和尚和道士都是出家人,自然都能捉鬼降妖,所以历代神魔故事中担任这一角色的,不是和尚就是道士,在这个故事中也不例外。
张天师捉鬼,尽人皆知,但到底怎么捉的,为什么法术有灵,恐怕谁也说不出来。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倒是记载了一个故事,说京城叶御史家闹狐妖,叶御史请张天师作法禳解,张天师则让法官出手。哪知刚画了一张符贴上,符纸马上碎裂,再请都城隍来,也没有效用。法官便说:“就一定是天狐,非要拜章不可。”于是设七日道场,前三天还能听到狐妖的骂声,第四天狐妖便婉言求饶。叶御史心软了,请张天师住手,但张天师说章已拜,不能再收手。七天道场期满,只听得打斗之声,门窗都掉下来,直到晚上还没停止,法官又请了其他神灵助阵,这才将天狐捉住,放在一个瓮中埋入地底。
纪晓岚写此书,是要“使人知所劝惩”,主题并不是要讲述一个奇幻故事,所以过程十分简洁,倒是后来纪晓岚亲口请教张天师驱役鬼神之故写得甚为详细。张天师说,连他自己都不明所以,只知依法施行。大概鬼神都要听从符篆印绶的驱使,天师就像领导,法官就像办事员,天师要靠法官施展符篆,而法官没有天师之印,符篆亦无效验。至于符篆有时灵有时不灵,就和官场上文书传递一样,有时批准,有时驳回,并不是一律实行的。这一套完全是世俗化的体制,但就算博学如纪晓岚也觉言之成理,看不出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大抵到了清代乾隆时期,张天师一族代代为官已久,过去的光辉渐渐褪去,天师本人与纪晓岚又有交情,已经不能再拿“俗人不可妄测天道”一类的话来搪塞,势必要与时俱进,用另一套近理的理论来解释。纪晓岚请教的这位张天师应该是第五十七代张存义。天师一号,在明初时,就因为朱元璋一句“至尊者天,岂有师也”而取消,改称真人,但民间仍然习称为张天师,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位张天师倒是个老实人,承认符策有灵有不灵,当纪晓岚刨根问底地追问说假如是在空宅荒山,猝然遇到鬼怪,阁下还能不能制服的时候,他说就和大官出行,盗寇自然躲避一样。假如真有些愣的要硬来,就算手握兵符,一时征调不及,那也没办法。这话说得更圆通,纪晓岚不太信神奇之说,却也承认“此言亦颇笃实”。不过民间没有纪晓岚那么忠厚,俗语有“张天师着鬼迷”一说,江浙一带民间山歌《沈七哥》里,甚至说张天师被一个王八精骗了,居然招那王八精做女婿云云,大大取笑了一番,说张天师其实也会被鬼骗。而文士中也不并尽如纪晓岚般忠厚,有些刻薄狭促的一样没好话。与佛家相比,道家显得更世俗化,因为这些神通真见到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平头百姓没被唬住的大有人在,而对于饱读圣贤书的学者来说,画符捉鬼一类的格调未免太低,不挖苦一番实在天理难容。明代学者谢肇涮便是其中一个,他的《五杂俎》中对张天师狠狠挖苦了一番,说汉末张道陵避疟丘社,得咒鬼之术,后来被蟒蛇所吞,他的儿子张衡觅尸不得,托言白日升天,“至今历代崇奉,称为天师,良可笑也。”而他所见的“真人每入觐,沿途民为鬼魅所恼者,悉往扶牒,所至成市,闻其符篆亦有验者,故愚民信奉之也。万历间,京师大旱,适真人入朝,上命留之祷雨。终不效,乃遣之,则其伎俩亦与寻常黄冠一间耳。”日“可笑”,日“愚民”,日“伎俩”,谢肇涮撇着嘴说这一番话的情景数百年后仍然可以想见。
龙虎山张天师,在宗教史上属于正一道的宗主。正一道也叫符篆派,这一派的道士都是以画符捉鬼为业,不忌荤酒嫁娶,旧时乡间有丧葬诸事,便群往画符念咒,做法事导引亡灵,大抵上和现在农村办理红白喜事时总要请的乡间乐队的职能仿佛。正因为正一道看重法事,所以音乐非常发达,道士中出了不少音乐家,宋末的汪元量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支奇葩,道教音乐留下不少优美动听的曲谱,故事中讲到阚鸣皋吹的笛曲《白鹤飞》,就是一支真实道教大曲,有兴趣的话不妨到网上搜罗了昕听,可以说是中国风的交响乐。不过,在故事中无心施法当然不能和实际的道教法事一样,被我大大武侠化了,否则小道士无心碰上什么妖人拦路,千钧一发之际还要先吹拉弹唱地演奏一曲,而他平时又要背上一堆乱七八糟的乐器,就算作为一个消闲故事也太不像样了。所以这个故事的背景大多属实,连无心所念咒语也基本上是真实的,取自道教符篆书《道法会元》,唯有这一点与真实相距甚远,识者一晒。
海内篇最后一篇《搜神录》中出场了片刻的张宇初,历史上是第四十三代天师,时人称其“天资颖敏,器识卓迈”,定《道门十规》,整顿当时日益败坏的正一门风。只是此人居乡恣肆不法,明初建文帝时被撤印诰,朱棣即位后才复职,人品不见得有多高,故事里对他不免溢美了些。不过此人才华横溢,著有《岘泉集》,在文学史上也有他的地位,钱谦益编《历朝诗集》,收录他的诗达六十二首。抄录一首《晚行》吧:
倦行偏旅思,蔬味喜初闻。
野道堆黄叶,人家住白云。
鸟啼斜照薄,风急暮帆分。
归策犹暄暖,徒知厌世氛。
诗句清新高洁淡远,“野道堆黄叶,人家住白云”一联是值得再三玩味的好句,而“归策犹暄暖,徒知厌世氛”一联,更与他“居乡恣肆不法”的评语实在大相径庭。看来,道士的确是世俗化了,其口是心非也与儒士一般无二。
无心是个年轻的火居道士,道法高,心思敏捷,虽然有贪财好色的毛病,但大关节上还是无亏的。其时正值元末,邪魔四处,更糟糕的是,有人唯恐天下不乱,打算聚齐六神之力解开蚩尤碑的封印祸乱天下,而其中的首要人物,就是他的师父,也是他的生父。好在还有宗真这样的前辈关爱他,无念、赭连午这样的朋友和战友和他并肩作战,还有异国红颜知己莎琳娜相伴。蚩尤碑事毕,他的生父和宗真都在最后一战中身死,他怅然出海,护送莎琳娜回国。 无心听得“姑娘”二字,耳朵登时一支楞,心道:“什么,那是个女子吗?这可不成,修道之人,慈悲为怀,不能见死不救,只是不知这莎姑娘好不好看。”他把串着小半块竹鼠的竹枝往火塘边一插,右手伸到肩后握住钢剑,左手已捻出了一道符纸握在掌心,从树叶缝隙间探头看出去……【作者简介】 燕垒生,本名张健,国内著名的幻想小说作者。其文字平实有力,情节奇诡,史料扎实。燕垒生是几乎所有幻想类杂志的重点作者,其作品在《幻想1+1》(现为《幻想纵横》)《奇幻世界》《今古奇幻》《九州幻想》都是主打。燕垒生国学基础扎实,引用资料翔实,反映在作品中,即细节丰富准确,底蕴充实。出版有《天行健》《噬魂影》《妖楼》《弑神》等图书单行本。其中《天行健》四册平均每册印量40000册,累计达十二万册。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海内篇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229002121 《海内篇》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重庆 | 出版单位 | 重庆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2.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0000 |
海内篇是重庆出版社于2008.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