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封面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

闫志民, 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60.0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初步形成、跨世纪发展、新世纪新发展的历史纵向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内在逻辑、创新过程,从而使人们紧密结合历史背景和实践过程,动态地、发展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基本观点,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另外,书稿努力从发展历史的角度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整合为一个整体,以形成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并对一些重要观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

书籍目录:

引论

第一编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第一章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第一节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头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待未来社会的科学态度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和在革命、建设中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发展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上的拨乱反正

一、为什么必须进行理论上的拨乱反正

二、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拨乱反正

三、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拨乱反正

第二章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全面超越

第一节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形成和演变

一、战时共产主义模式

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三、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第二节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成就与缺陷

一、传统苏联体制的主要特征

二、传统苏联体制的优势

三、传统苏联体制的弊端

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发展道路和模式的争论

一、1948年苏南冲突

二、1956年波兰事件

三、1956年匈牙利事件

四、1957年莫斯科会议

五、1968年布拉格之春

第四节中国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成功突破

一、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重新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体制加以区分

四、改革是全面超越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根本方法

第三章对时代发展和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

第一节时代发展变化与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

一、时代主题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二、世界三大趋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一、正确认识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对本国发展阶段估计过高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从社会发展阶段视角对“第二次结合”前期失误的理论思考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石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和发展

第四章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

第一节如何看待人类文明的发展

一、观察人类文明发展的多维视角

二、人类文明的共性与特性

三、人类文明的继承与创新

四、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第二节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二、必须重视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三、要继承和发扬本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第三节利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把对外开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

二、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利用人类文明成果的取舍标准

三、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独立自主地利用人类文明成果

第五章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一、解决中国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

二、一切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

三、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

四、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政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标志

第二节 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前提

……

第二编开创与奠基阶段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酝酿与开辟

第七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第八章全面改革开放与邓小平理论的展开

第九章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第十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历史地位

第三编跨世纪发展阶段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

第十二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三章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十四章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十五章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四编21世纪新阶段

第十六章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第十七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

第十九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二十章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努力从发展历史的角度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整合为一个整体,以形成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并对一些重要观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初步形成、跨世纪发展、新世纪新发展的历史纵向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内在逻辑、创新过程,从而使人们紧密结合历史背景和实践过程,动态地、发展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基本观点,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者简介】闫志民,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个人专著和主编著作有《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研究》、《强国之路——邓小平改革思想研究》、《中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研究》、《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纵横》、《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10112749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是人民出版社于20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16 的主题关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