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50.0
本书由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研究》课题组撰写完成。全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础教育改革宏观研究;第二部分为学校教育改革深化专题研究;第三部分为中国教育学重建研究。本书的诸多研究成果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学理论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总述艰难的行进
一、研究开展的基本状况
二、结题总报告的整体结构
三、研究突破的自我评价
第一部分基础教育改革宏观研究
第一章当代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架构与实践取向
第一节影响当代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两大理论思潮
第二节多元破解教育公平难题
第三节不懈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
第四节对公民教育的普遍重视
第五节推进教育管理机制创新,促进学校自主办学
第六节结论与借鉴
第二章当前中国不同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评析
第一节我国教育发展非均衡状况的区域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第二节不同地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经验与对策
第三节基础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问题分析、政策建议及理论思考
第三章20世纪中国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的历程与问题
第一节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的历程与学年结构
第二节双轨制与单轨制关系变化
第三节文理分科与并科取舍演变
第四节功能综合与功能分散的不同选择
第四章当代中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整体思考
第一节把握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确立现代学校制度的价值追求
第三节解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
第四节正确处理改革中的三大关系
第五节远景:期望的走向
第二部分学校教育改革深化专题研究
第五章中国教育概念从传统到近代的转换
第一节传统教育概念的演变
第二节近代教育概念的形成
第三节近代教育概念的表达
第四节学校教育与教化的分离
第五节从“学”到“教育”的变迁
第六章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学校教育价值的诠释
第二节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更新的需要
第三节重新认识学校教育与生命的关系
第四节重建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
第七章义务教育学龄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学校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成长阶段性特征分析
第二节初中学生成长阶段性特征分析
第三节学校教育为学生建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
第八章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特征与培养目标的多维分析
第一节高三与大一学生发展问题的凸显
第二节高中学生成长状态的系统调研
第三节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多维分析
第四节对高中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第九章学校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重建教学价值
第二节重建教学内容
第三节重建教学设计
第四节重建教学过程
第五节重建教学评价
第十章学校转型中的领导发展与管理变革
第一节“成人之道”:基于教育学立场的学校管理变革取向
第二节学校转型性变革中领导的角色与自我成长
第三节学校转型过程中的组织、制度与文化创新
第十一章当代中国学校的文化建设
第一节文化与学校关系性质的再认识
第二节社会文化生态复杂化前提下的学校文化建设任务
第三节创建学校新文化的策略
第四节学校文化个性的形成
第十二章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再探
第一节回顾:观点纷呈的关系图景
第二节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研究中的问题
第三节溯源:“关系问题”背后的“问题”
第四节重构:新立场、新关系
第三部分中国教育学重建研究
第十三章在裂变与重聚中创生:2001~2005年中国教育学科发展评析
第一节不同类型教育学科发展路径的评析
第二节教育学科发展机制的评析
第十四章当代中国教育学研究“学科立场”的寻问与探究
第一节“学科立场”指什么的界定与说明
第二节“学科立场”是当代中国社会、人文学科共存的问题
第三节教育学“学科立场”研究的特殊需要
第四节重建当代中国教育学“学科立场”的尝试
第十五章基于“教育学立场”的教育人类学初探
第一节从人类学到教育人类学
第二节从人类学的田野实践到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实践
第三节成为一个“教育人类学家”
第十六章中国学术转型与教育学的转型研究
第一节20世纪的中国学术转型及其主要特征
第二节当前学术转型的任务与教育学转型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中国教育学转型研究之一:“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探索
第十七章“生命.实践”教育学建设阶段性进展报告
第一节“生命.实践”教育学及其核心观念的创生过程
第二节“生命.实践”教育学的生成机制
第三节“生命.实践”教育学已经探讨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观点
第四节“生命.实践”教育学立场的学科发展意义
第五节“生命.实践”教育学实践力量的彰显
第六节希望之路
后记
本书共分17个章节,主要对共处于中国社会转型变革生境中教育改革实践与教育理论重建问题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当代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架构与实践取向、当前中国不同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评析、20世纪中国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的历程与问题、当代中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整体思考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研究指向于中国当代基础教育与教育学理论的交互建构和双重转型,这一转型的过程是共处于中国社会转型变革生境中教育改革实践与教育理论的交互建构的过程。 除总述外,本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宏观研究。从历史、现状和理论等不同视角,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变革、教育变革中不同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等我国基础教育宏观改革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 第二部分为学校改革研究。分为两大板块,其一是学校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些普遍和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涉及到价值取向、知识性质、教学改革、学生发展阶段性特征与学校教育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着重于学理的透析和经验的提升;其二是通过中国教育概念史研究的方式,以最基本的概念“教育”为例,阐述其从传统到近代的转换。 第三部分汇聚到中国教育学理论的重建上。从两个方面整体着手进行重建:一方面以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发展的事实和问题为依据,开展有关中国教育学发展历史与现状、学科立场与方法论等基础性理论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在与重建相关的前提性认识相对清晰的基础上,从“生命.实践”教育学学派建设和交叉学科研究立场转换两个角度,作出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的尝试。【作者简介】 叶澜,女,祖籍福建南安,1941年12月生于上海。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教育学原理学科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系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首住所长等职。 主要研究领域有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改革等。代表作有《教育概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5877511 如需购买下载《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5000 |
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研究是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08.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40 ,G639.21 的主题关于 基础教育-教育改革-研究-中国 ,教育理论-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