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2.0
本书主要从现代文学史观的角度关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在从学理上探析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编写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进化论”、“阶级论”、“现代性”等文学史观的探析和海外研究者不同治史视野考察,发掘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世纪以来的建构理念如 “现代国家文学史观”、“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以及人文史观等研究的新突破,探析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新走向与新空间。
引言
第一章 文学史观与现代文学史观
第一节 历史、史学与文学史
第二节 文学史与文学史观
第三节 现代文学史观
第二章 进化论及其主要书写实践
第一节 进化论和进化文学史观
第二节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
第三章 阶级论的文学史观及书写实践
第一节 阶级论、阶级论文学观的中国传播及阶级论的文学史观
第二节 阶级论的书写实践——以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刘绶松《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及丁易《中国现代文学史略》为例论析
第四章 现代性的文学史观与“20世纪中国文学”
第一节 现代性、现代性文学史观的辨析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编写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文学”及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
第五章 不同的声音——周作人、司马长风与夏志清的探索
引言
第一章 文学史观与现代文学史观
第一节 历史、史学与文学史
第二节 文学史与文学史观
第三节 现代文学史观
第二章 进化论及其主要书写实践
第一节 进化论和进化文学史观
第二节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
第三章 阶级论的文学史观及书写实践
第一节 阶级论、阶级论文学观的中国传播及阶级论的文学史观
第二节 阶级论的书写实践——以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刘绶松《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及丁易《中国现代文学史略》为例论析
第四章 现代性的文学史观与“20世纪中国文学”
第一节 现代性、现代性文学史观的辨析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编写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文学”及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
第五章 不同的声音——周作人、司马长风与夏志清的探索
第一节 循环论?——由《丛刊》几篇文章 看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读解的“误区”
第二节 司马长风与夏志清的探索
第六章 理论形态上的两种文学史观
第一节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及其文学史观
第二节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史学价值及其研讨的局限与反思
第七章 21世纪以来现代文学史观的研究状况及热点话题
第一节 众声喧哗——21世纪以来的现代文学史观研究
第二节 文学史的政治化书写
第三节 现代通俗文学入史的学科史学反思
第八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人文史观建构初探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将现代文学史观和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统合考察,以海内外已有史著 和现代文学史观的论析为支撑,思辨中国现代文学史 编写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当前研究热点如“国家文 学史观”、“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等理论审视的基 础上,探析现代文学史编写的人文属性,进而拓展编 写研究的新视野和新空间。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重审与重构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42660 如需购买下载《重审与重构》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71 × 1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重审与重构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9.6 的主题关于 中国文学-现代文学史-编写-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