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56.9
这是一本关于创新、创意是如何产生的书,主要从脑科学的角度论述。这本书讨论了鲍勃迪伦的歌词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也讨论环境对创造力的影响,比如蓝色。对于究竟是那些因素阻碍了我们的创造力,讲的的别有趣,如何把人们的创造力释放出来,也是关于教育的人极为关心的事情。这本书还讨论了创造力是内行人有优势,还是圈外人更有利。失恋的小伙子常到酒吧借酒消愁,最后成了最棒的调酒师。另外,创造力现在越来越多以团队的形式体现,那么,什么样的团队更有创造力呢?作者告诉我们是熟人和生人的适当混合。城市为何比乡村更有创造力,主要源于各种各样人的互动与碰撞。另外,创造人才为什么成堆儿出现?主要因为人们的相互学习与借鉴。总之,这是一般读起来特别有趣儿的书。
《想象》测试题
引言 创造力是如何产生的
第一部分 个人创造力
01 鲍勃·迪伦的大脑
大脑是创造力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左脑见“树木”,右脑见“森林”
洞见,与右脑的前颞上回密切相关
《像一块滚石》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02 神奇的阿尔法波
发散性思维的优势
阿尔法波,灵感产生的前兆
“概念合成”有助于灵感的产生
做“白日梦”,提高创造力的好方法
03 解 蔽
收敛性思维的优势
专注的威力
解蔽,就是化难题为想象
负面情绪的积极作用
04 顺其自然
让DLPFC安静下来
半梦半醒时最有创造力
痴迷,让自闭症患者成为特定领域的天才
“即兴发挥”是可以培养的
因祸得福的天才艺术家
05 局外人
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的边缘
不受约束的局外人思维
“局外人”心态最重要
从外向内看时,我们看到得最多
第二部分 群体创造力
06 Q的威力
“熟人”与“生人”混合而成的团队最有创造力
皮克斯的经验:团队构成决定胜败
第三空间,产生新思想的绝佳之地
“建设性批评”取代“头脑风暴”
把合适的人聚拢在一起,创造力自然而生
07 城市摩擦
思想碰撞引发更多联想
城市,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
城市的密度越大,创造力就越强
128号公路的衰落与硅谷的兴起
特拉维夫,以色列的“硅谷”
互联网无法取代城市承认隐私权并建立隐私市场
08 莎士比亚悖论
“模仿”成就的创新
“莎士比亚神话”归功于良好的文化环境
思想越分享越有价值
释放孩子们的想象力
造就更多天才的4个元思想
结语 创造力源于我们的想象
译者后记
注释
《想象:创造力的艺术与科学》作者乔纳·莱勒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以科学的视角揭示了大脑是如何产生创造力的:左脑还是右脑更擅长创造?爱做白日梦更有利于发挥创造力吗?鲍勃·迪伦怎么创作歌词?马友友是如何做到即兴演奏的?莎士比亚为何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剧作者?皮克斯是如何创作动画电影的?城市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以上问题都是本书围绕“我们如何想象”这一主题来探讨的。
畅销书《普鲁斯特是个神经学家》(Proust Was a Neuroscientist)作者乔纳·莱勒新力作。作者是牛津大学罗兹学者(Rhodes scholar),关注20世纪的文学艺术,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乔纳·莱勒曾于哥伦比亚大学主修神经学,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埃里克·坎德尔(Eric Kandel)的实验室里做过有关记忆的生物学研究实验。
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以神经科学为依据,生动地阐述文学艺术世界的灵感来源。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物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李淼,清华大学教授、创新教育杰出学者陈劲,海银资本合伙创始人、互联时代未来趋势专家王煜全,畅销书《引爆点》、《异类》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联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