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原始工业化
明清时期的原始工业化封面图

明清时期的原始工业化

于秋华, 著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4.0

书籍简介:

本书对中国明清时期的原始工业化作了全面、独到的分析和论述。

书籍目录:

1 导言

1.1 选题动机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1.3 研究方法

1.4 本书的创新

2 原始工业化理论综述

2.1 相关的基本概念

2.2 原始工业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3 与原始工业化相关的增长理论

3 明清时期原始工业化的社会经济背景

3.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2 土地制度与农业经营

3.3 农产品商品化与交换体系

3.4 人口增长与劳动生产率

4 明清时期原始工业化的发展水平

4.1 商品量与生产规模

4.2 劳动分工与社会分工

4.3 地区专业化与市场拓展

4.4 生产工具与工艺水平

5 明清时期原始工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

5.1 家庭经营制度

5.2 手工业作坊经营

5.3 包买商制度

6 明清时期原始工业化的政府政策

6.1 有利于原始工业化的经济政策

6.2 阻碍原始工业化进程的经济政策

7 结论:传统与现代

7.1 中西方原始工业化的比较

7.2 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7.3 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最初的写作计划是比较庞大的,现在呈献出来的书稿只是作者最初按历史断代设计的四个部分中的第一部分。因此,本书在某种程度上说只是一件“半成品”,后续的三个部分将会成为作者继续努力的方向。令作者感到高兴的是,后续部分的写作计划已经在2008年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磅究规划基金”的资助,因此,这件“半成品”也可以算作前期的阶段性成果。尽管目前呈现给读者的这个成果还比较“青涩”,但它实实在在地凝结了作者多年的心血,而且必然是今后更为成熟的果实的基础。
本书总体的框架结构是一目了然的。作者首先将社会生产力水平、土地制度、商品市场和人口增长等外生变量综合在一起,作为原始工业化过程的社会经济大背景;然后将明清时期原始工业化内在的各个方面划分为生产发展水平、生产组织形式和政府政策三个层次,以此构成全书的主体结构;最后将传统与现代链接起来,论证原始工业化的历史积淀对后世现代乡村工业化的影响,并力图描绘中国工业化特殊道路的历史趋势和未来图景。全书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国工业化的历史源头为切入点,通过对明清时期原始工业化进程的历史考察,探索传统积淀与现代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书在写作中坚持材料与观点并重,史实与评论结合,既对史实做了较为充分的描述,也阐明了作者本人的观点。尤其对于学术界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作者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尽可能地给出了更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当然,个人的认知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尽管作者只是将研究的范围严格限定在工业化早期位于乡村的原始工业化方面,但所涉及的史料选择工作可谓是“浩瀚”的,为此作者也下了一番功夫。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作者所能接触到的史料均为第二手的,书中诸多的问题苦于找不到充分的史料,因而难尽人意。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明清时期的原始工业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财经学术文丛
9787811226652
《明清时期的原始工业化》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大连出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4.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 210 印数 15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明清时期的原始工业化是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于2009.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429.048 的主题关于 工业化-研究-中国-明清时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