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0.0
本书论述了数字国土的组成、体系结构、设计与实现,并以吉林西部为例,应用数字国土系统,研究了气候环境、地貌环境、区域构造稳定性环境、水文环境、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环境及变化,最后提出了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开发及治理对策。
序
前言
第1章概述
1.1数字地球的发展与数字国土
1.1.1数字地球发展现状
1.1.2数字国土的提出
1.2数字国土
1.2.1数字国土概念
1.2.2数字国土应用体系划分
1.2.3数字国土组织体系
1.2.4数字国土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1.3建立数字国土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数字国土的技术体系
2.1国土资源遥感技术
2.1.1概述
2.1.2国土资源遥感技术的发展
2.1.3国土资源遥感技术应用
2.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2.2.1概述
2.2.2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2.3其他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数字国土系统的遥感图像处理技术
3.1遥感图像校正与镶嵌
3.1.1几何校正
3.1.2图像镶嵌
3.2遥感信息的增强技术
3.3图像的融合技术
3.4图像分类识别技术
3.4.1计算机遥感图像分类识别原理
3.4.2分类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数字国土系统设计
4.1数字国土的元数据
4.1.1元数据发展状况
4.1.2数字国土的元数据结构
4.2数字国土总体设计
4.2.1设计思想
4.2.2系统分析
4.2.3系统设计
4.2.4数字国土结构模型设计
4.3数字国土软硬件设计
4.3.1软件系统
4.3.2硬件系统
4.4数字国土空间数据结构设计
4.4.1数据组织
4.4.2数据库模型
4.5数字国土的工作程序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土地资源信息系统
5.1概述
5.1.1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概念
5.1.2系统运行环境
5.2数据库中土地资源信息分类与编码
5.2.1土地资源信息分类
5.2.2土地资源信息编码
5.3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功能
5.3.1土地资源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5.3.2空间查询
5.3.3空间模型分析
5.3.4土地资源数据的输出
5.4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结构设计
5.4.1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组成
5.4.2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实现
5.5发展前景
5.6基于ArcGIS的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示例
5.6.1系统目标和设计原则
5.6.2系统模块和子系统功能设计
5.6.3系统总体结构及模型设计
5.6.4输入输出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章水资源信息系统
6.1概述
6.1.1研制水资源信息系统的意义
6.1.2水资源信息系统概念
6.2水资源信息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6.2.1系统分析
6.2.2数据流程分析
6.3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6.3.1图形数据管理功能
6.3.2属性数据管理功能
6.3.3空间分析功能
6.3.4网络水资源信息系统
6.4水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
6.4.1元数据库结构设计
6.4.2属性数据库表结构及视图设计
6.4.3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章气象资源信息系统
7.1概述
7.2气象数据获取气象卫星遥感技术
7.2.1概况
7.2.2气象卫星介绍
7.2.3我国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的发展状况
7.2.4我国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状况
7.2.5我国气象卫星的未来发展
7.2.6GPS技术在气象数据获取中的应用
7.3遥感气象卫星数据处理与分析
7.3.1卫星资料的预处理
7.3.2卫星资料产品的处理
7.3.3卫星资料的数据存档管理
7.3.4静止气象卫星资料的处理
7.4综合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7.4.1气象要素综合查询与统计的设计与实现
7.4.2气象信息共享平台
7.4.3基于地理信息服务的气象业务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章矿产资源信息系统
8.1概述
8.1.1研制矿产资源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8.1.2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概念
8.2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功能及特点
8.3矿产资源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8.3.1数据结构设计与实现
8.3.2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8.3.3矿产资源信息系统界面设计
8.4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及案例
8.4.1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8.4.2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案例
主要参考文献
第9章旅游资源信息系统
9.1概述
9.1.1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概念
9.1.2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优势
9.2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对软硬件的要求
9.2.1硬件要求
9.2.2软件要求
9.3旅游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9.3.1设计旅游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基本原则
9.3.2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数据类型及组成
9.4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功能
9.5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设计
9.5.1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
9.5.2数据文件命名
9.5.3数据属性关系表
9.6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应用模块的设计
9.6.1用户界面设计
9.6.2应用功能模块开发设计
9.6.3案例
主要参考文献
第10章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10.1概述
10.2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0.3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0.3.1经济可行性
10.3.2专业队伍和海量数据的支持
10.3.3信息技术及软件平台的支撑
10.4系统需求分析
10.5系统建设的目标
10.6系统设计
10.6.1系统的开发构成
10.6.2系统的体系结构
10.6.3系统设计的技术路线
10.6.4系统总体设计
10.6.5详细设计
10.7程序设计
10.8问题与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11章生态环境信息系统
11.1概述
11.1.1系统建设目标
11.1.2基本概念
11.2系统总体设计
11.2.1系统结构模式
11.2.2系统开发方法
11.3数据源和研究方法
11.3.1数据源
11.3.2研究方法
11.4生态信息系统组成实例
11.4.1生态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的目标
11.4.2生态地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12章洪涝灾害监测与应急响应决策支持系统
12.1概述
12.2系统研发背景
12.2.1对地观测技术与自然灾害监测
12.2.2遥感图像处理与洪灾信息快速提取
12.2.3数据库及空间数据库技术
12.2.4水文模型与洪灾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12.2.5灾中损失快速评估
12.2.6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开发
12.2.7总体发展趋势
12.3洪涝灾害监测与应急响应空间数据库建设
12.3.1数据库设计原则
12.3.2数据的命名规则
12.3.3数据库设计
12.4系统设计与开发
12.4.1系统设计
12.4.2系统开发
12.4.3系统运行效果示例
主要参考文献
第13章数字国土三维可视化系统
13.1数字国土三维可视化系统发展概述
13.2数字国土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关键技术
13.2.1海量数据管理与调度技术
13.2.2DEM、纹理与三维模型的LOD技术
13.2.3三维数据网上发布技术
13.3数字国土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应用示例
主要参考文献
本书介绍了数字国土的基本概念与技术体系。全书共13章,系统阐述了数字国土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在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水资源信息系统、气象资源信息系统、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旅游资源信息系统、森林资源信息系统、生态环境信息系统、洪涝灾害监测与应急响应决策支持系统和数字国土三维可视化系统等方面的应用。该书的突出之处在于从土地、水文、气象、矿产、旅游、森林等资源数字化的实现进行了深入阐述,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对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本书介绍了数字国土的基本概念与技术体系。全书共13章,系统阐述了数字国土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在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水资源信息系统、气象资源信息系统、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旅游资源信息系统、森林资源信息系统、生态环境信息系统、洪涝灾害监测与应急响应决策支持系统和数字国土三维可视化系统等方面的应用。 本书凝聚了笔者多年数字国土教学和科研工作成果,在介绍数字国土技术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数字国土的设计、实现与应用。本书反映了“863”计划、国土资源大调查等科研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信息全、技术新、应用性强的特点。 本书可供从事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地理信息系统教育等相关行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师生参考。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数字国土设计、实现与应用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30219350 如需购买下载《数字国土设计、实现与应用》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数字国土设计、实现与应用是科学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129.934-39 的主题关于 数字技术-应用-国土资源-资源管理-研究-吉林省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