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0.0
本书对1949~1966年的文学现象作出梳理,从文本细读、思潮研究、文化研究等视角对革命历史题材文学是如何讲述革命并参与新的意识形态建构进行了分析。
序言
导论 历史谱系的建构与演变
第一节 建构:“历史”中析出的“革命历史”
第二节 演变:难以超越的内在矛盾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本文论题
上编
第一章 新旧民主革命之“别”
第一节 民间文化精神烛照下的民间文学
第二节 剧本中的“两类矛盾”
第三节 小说中的近代革新风潮
第二章 逃出围城的“灰阑”
第一节 早期城市斗争的描写
第二节 北伐战争在文本中的重忆
第三节 关于早期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经历的文学作品
第三章 抗战烽火铸族魂
第一节 渗入民间的力量:关于战争初期的文学作品
第二节 消耗中坚持的精神:关于战争中期的文学作品
第三节 摩擦中的抗战:关于战争后期的文学作品
第四章 国共之间的正规战争
第一节 内战初期:同室操戈再起
第二节 转折时期:实力对比的大转换
第三节 决战中华:阋墙兄弟终有果
下编
第五章 遮蔽下的党内路线斗争
第一节 回避矛盾:被误读的《红旗谱》
第二节 图解矛盾:戳向党内“敌人”的“昙花”剧本
第三节 革命回忆录中被“胜利化”了的党内路线斗争
第六章 多舛的“第二条战线”
第一节 地下工作:带着伪装的战斗
第二节 谁是主角:小资产阶级身份的尴尬
第三节 挤兌下的彷徨:“第二条路线”(白区路线)之命运
第七章 人情人性的夭折
第一节 “英雄”的出现: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
第二节 “人性”的窄化:《黎明的河边》等小说
第三节 “夹缝”中的生存:《源泉》之谜
第八章 民间文化的隐性存在
第一节 “民间”的演变:从“五四”到“五六十年代”
第二节 民间文化的浸染:准传奇体小说
第三节 新的道德情操:觉悟的群众及其他
余论 当历史再遇上文学
参考文献
后记
《革命历史的合法性论证:1949-1966年中国文学中的革命历史书写》内容包括:上编和下编两部分。其中上编包括:新旧民主革命之“别”、逃出围城的“灰阑”等,下编包括:遮蔽下的党内路线斗争、人情人性的夭折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革命历史的合法性论证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64904074 如需购买下载《革命历史的合法性论证》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郑州 | 出版单位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32 | 印数 | 1500 |
革命历史的合法性论证是河南大学出版社于2011.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7 的主题关于 中国文学:当代文学:革命文学-文学研究-1949~1966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