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昆仑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2.0
本书研究明治维新之后日语汉字词汇向中国的“逆输入”以及相关的思想生成问题。主要研究的是四个词汇和中国现代白话文中日语的影响导致的“日本文体”。四个词汇分别是:国语、国民、革命、个人。现代汉语中的这四个词汇是语言问题并且是思想问题,均与现代日本以及梁启超、鲁迅、邹容、郭沫若、周作人等现代留日、旅日中国知识人有关。本书重新发现,认识现代中国语言与思想的源头、形成过程,挖掘中日两国在现代过程中的深层关系,探讨汉字文化圈的现代转换过程。
《东方文化集成》编辑委员会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绪论 日语借词的位置与构成
一 “日语借词”的概念
二 “日本”之于日语借词
三 日语借词与近现代中国的话语状况
四 日语借词研究状况与本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 国语运动与“国语”
一 汉字否定论
二 日语假名的国语性
三 “国语”观念的确立
四 “文学的国语”与“国语的文学”
五 “非国语”的汉字,“国语”的汉字
六 结语:“国语”的共有
第二章 “国民”的思想与文学表象
一 黄遵宪:从“维新”到“国民”
二 粱启超的“国民”建构
三 “尚武”与“军国民”
四 “国民文学”的发生与形态
五 结语:“国民”的生产性与差异性
第三章 “个人”与个人主义
一 “个人”的出现
二 《东方杂志》所论“个人/个人主义”
三 新村与周作人的个人主义思想
四 个人/国家/人类
第四章 “革命”的歧义
一 何谓“革命”
二 维新派与革命派论争中的“革命”
三 “文学革命”与“革命文学”
四 “革命”与“维新”
第五章 日化文体
一“日化文体”的含义
二 作为“新闻体”的日化文体
三 日语借词与日化文体
四 “的”的修辞学
五 日化文体的“隐身”
结语“同文”的现代转换
一 固有“同文”观念的暴力性
二 汉字与日语主体性的确立
三 现代汉字知识空间的共有
附录
附录一:今日新党之利用新名词
附录二:新名词
附录三:日本文名辞考证
附录四:翻译主体的身份和语言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执著于汉字词汇(代后记)
汉字文化在19世纪下半叶受到西方的冲 击开始重建。为了翻译西方著作,为了表达新 事物、新思想和新观念,大量新的汉字词汇被创 造出来。这类词汇流行于明治时代的日本,形 成了“新词洪水”。“新同洪水”从日本涌人清 末民初的中国,因此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日语汉 字词汇,即日语借词。中国现代话语活动在很 大程度上是借助日语借词进行的。《东方文化集成系列·“同文”的现代转换:日语借词中的思想与文学》主要以 “国语”、“国民”、“个人”、“革命”这四个词汇 以及关联词汇为—对象,探讨与日语借词进入汉 语的过程相关联的思想与文学问题。这四个词 汇均具有主体性、功能性和生产性,构成了中国 现代历史、思想、文化的基本内容,统括了近现 代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问题,多见于黄遵宪、 梁启超、胡适、鲁迅、周作人等人以及20世纪20 年代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著述,更多涉及旅日、 留日中国人的话语行为及其语言文本。日语汉 字词汇向现代汉语词汇的转换,是发生在汉字 文化圈内部的“‘同文’的现代转换”。通过这 种转换,中日两国在重建同文关系的基础上,共 建并且共有了以汉字词汇为媒介的知识空间。
| 书籍详细信息 | |||
| 书名 | “同文”的现代转换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 丛书名 | 东方文化集成系列 | ||
| 9787800409950 如需购买下载《“同文”的现代转换》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昆仑出版社 |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 定价(元) | 4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印数 | ||
“同文”的现代转换是昆仑出版社于2012.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36 ,H1 的主题关于 日语-对比语言学-汉语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