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48.0
本书为公司提出了最适合公司发展的举措及指导原则。企业领导者应依靠证据来管理,作者分析了管理领域的片面传言。
第一部分 准备工作 第1章 为什么每家公司都需要靠证据进行管理 第2章 如何实践循证管理 第二部分 管理组织和人的危险传言 第3章 工作和生活存在根本不同吗,应该如此吗 第4章 最佳的组织拥有最出色的员工吗 第5章 经济奖励能推动组织绩效吗 第6章 战略注定决定命运吗 第7章 要么改变,要么灭亡吗 第8章 伟大的领导必须掌控公司吗 第三部分 从证据到行动 第9章 循证管理让你受益无穷译者后记
管理没有灵丹妙药!企业不能只追求潮流,不能只听信不实的管理传言。 你是否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是否只会抄袭别家公司看起来可行的策略?是否只根据自己深信不疑的观念来采取行动? 假设你去看医生,医生对你说,“我要给你做个阑尾切除手术。”你问他为什么,医生回答,“因为我给上个病人做过,他病情好转了。”听了这样的话,你恐怕会拔腿就跑吧? 奇怪的是,在大多数公司,管理者宁可相信权威的观点和其他公司看似可行的措施,而拒绝采纳可信的证据,不愿意采用合乎逻辑的思考方式。 循证管理脱胎于循证医学,也就是在管理时遵循科学依据。在医学上遵循证据是很好理解的,但早期医生行医,靠的大多是经验而非证据。循证医学难以得到开展,原因在于实践的难度太大。要怎样才能证明“放血”对病人的病情没有改善作用?又该怎样证明青霉素不一定适合所有感冒发烧的患者?这需要对不同的人群进行长期的对照控制实验,同时排除一切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外界因素。 在管理领域推广循证思维,比在医学领域还难。在医学领域,人的生理结构是基本一致的,这样,倘若甲疗法能通过证据的检验,就能适用于绝大部分患者。而要想找到两家大体相同的企业是很难的: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结构不同、公司文化不同……适合于甲企业的方法,拿到乙企业可能会弄得一团糟。这样一来,管理者靠经验、直觉和信仰做决策,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在本书中,两位作者告诉管理者为什么要根据证据来管理组织,如何寻找并利用更好的证据,为什么这一方法能带来良好的结果。
当代顶尖商学大师的突破性观念,走出管理的迷思,走出企业的迷失,面对真相做个有智慧的领导人。
《哈佛商业评论》最具突破性观念:企求务实而非一味求新,辩证质疑而非全盘接受,稳扎稳打而非冲动蛮干,孜孜以求而非中断学习。
当你捧着一本畅销的管理学书籍认真研读的时候,你可曾质疑过其中的观点?对于我们多数人来说,都有迷信书本及权威的倾向。古语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
以下观点你是不是奉若真理:工作应该和生活隔绝开,最佳的组织拥有最出色的员工,经济奖励能推动组织绩效,企业战略决定命运等?
然而,太多的商业格言都并非建立在对事实客观公正的分析基础上,太多的商业格言被吹嘘成“万能药”。倘若领导者基于这些可疑的知识做决策,会把组织送上风口浪尖。
其实用不着如此的。杰弗瑞·菲佛和罗伯特·萨顿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更好的道路:证据式管理。证据式管理脱胎于循证医学。在医学上遵循证据是很好理解的,但早期医生行医,靠的大多是经验。比方说“放血疗法”,在西方盛行了很久,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它是否有效。要怎样才能证明“放血”对病人的病情没有改善作用?这需要对不同的人群进行长期的对照控制实验,同时排除一切可能的影响因素。在证据的基础上提出对某种治疗的观点。当然,随着各方面技术的不断发展,循证医学的思想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循证医学的方法理念逐渐推广到教育和公共政策领域。
在本书中,两位作者告诉管理者为什么要根据证据来管理组织,如何寻找并利用更好的证据,为什么这一方法能带来良好的结果。
依靠证据式管理,企业领导者直面确凿的事实,根据最佳的证据展开行动,从而在竞争中赢得胜利。对于流行的管理观念,他们采取理性的怀疑态度。为说明这类观念中潜藏的危险,两位作者分析了核心管理领域流传的六大片面传言,其中包括领导力、战略、变革、才干、经济奖励,以及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菲佛和萨顿向管理者们阐明了该如何辨识和应用最适合本公司的管理理念,而不是盲目信奉在其他地方看似可行的做法。他们提出一系列的指导原则。
管理者们必须坦率地面对事实,即使事实是多么糟糕,多么让人难以接受。必须把证据式管理视为组织生活的正道,把这种方法作为企业管理最普遍的做法。
更多好书尽在湛庐文化专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