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幕僚·学者·遗老
县令·幕僚·学者·遗老封面图

县令·幕僚·学者·遗老

张立胜,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从家世、受教和交游,仕宦和幕僚生涯,政治思想,学术兴趣与成就,教育活动及主张,遗老活动及其心态等方面对劳乃宣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近代社会变迁中,劳氏是一位政治保守型的学者,和传统士人有共性,以传统的价值观以依归,且旧中有新,以新知维护旧道;但他又集县令、幕僚、学者、遗老于一身,在这一类型中又有其独特性。本书弥补了劳乃宣研究的薄弱环节,适当借鉴社会心理学等方法,将劳乃宣放在群体的视角下进行了深入考察,提出了有新意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书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文字流畅,行文规范,征引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反映了作者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作者介绍:

张立胜,男,1972年生,山东省宁津县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博士,德州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及近代中国政治与文化名人。

书籍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写作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家世、受教与交游

第一节 家世和受教

一、官宦世家、书香门第

二、良好的教育

第二节 交游

一、与国内人士

二、与外籍人士

第二章 仕宦与幕僚生涯

第一节 知县生涯

一、近20年知县生涯

二、劳氏县令生涯的特点及其评价

第二节 游幕生涯

一、游幕经历及幕中活动

二、屡次入幕的原因

第三节 所作文案举隅

一、与各国领事、过境外国军官招待事宜等涉外文案

二、与中国驻和(即荷兰)公使及华侨事务相关的文案

三、与北京各部及某些京官的文案

四、与辖区外之督抚司道等的文案

五、办理属内抚、道及其他相关人员等的文案

六、其他文案

第四节 由幕而仕

第三章 政治思想

第一节 以“中体西用”为指导的变法主张

一、洋务运动时期

二、清末新政时期

三、民国建立以后

第二节 鼓吹“义和拳乃白莲教之支流”说

一、“义和拳乃白莲教之支流”说的提出及其论证

二、劳氏镇压义和团的具体措施

三、劳氏“义和拳乃白莲教支流”说的传播和影响

第三节 所谓的“共和思想”

一、简析《共和正解》与《续共和正解》

二、分析《君主民主平议》

三、与梁启超、孙中山主张之比较

第四章 学术兴趣及成就

第一节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一、致力于“义理之学”

二、倾心于“礼学经世”

三、潜心于语言文字学研究

四、长期从事于古筹算学研究

五、力图倡导近代图书馆事业

第二节 对西学的认知和选择

一、编辑《各国约章纂要》

二、对西学的迎拒

第五章 教育活动与主张

第一节 教育活动

一、设塾、课士等传统的教育活动

二、创办和领导简字学堂、高等学堂或大学堂等新式教育

活动

第二节 教育主张

一、提倡蒙学教育及女子教育

二、提倡私家教育

三、主张普及教育

第六章 遗老活动及其心态

第一节 遗老活动

一、屡次拜谒光绪帝陵寝

二、隐居涞水、青岛等地,以“遗老”自命

第二节 遗老心态

一、始终坚持忠于清室,著书立说复辟帝制

二、鼓吹“尊孔”,推崇曾国藩

三、使用干支纪年,宣传“彝伦节义”,倡做“全贞”之遗老

第三节 去世之影响及沦为遗老之原因

结语

附录

内容摘要:

《县令·幕僚·学者·遗老:多维视角下的劳乃宣研究》讲述了,劳乃宣是清末民初经历丰富、值得研究的复杂人物,其旧中有新的思想文化色彩,在那个时代的官僚知识分子中有一定的典型性。《县令·幕僚·学者·遗老:多维视角下的劳乃宣研究》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从家世、受教与交游,仕宦与幕僚生涯,政治思想,学术兴趣及成就,教育活动与主张,遗老活动及其心态等方面,对劳乃宣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把握清末民初的政治与学术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县令·幕僚·学者·遗老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10099774
如需购买下载《县令·幕僚·学者·遗老》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县令·幕僚·学者·遗老是人民出版社于20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7=52 的主题关于 劳乃宣(1843~1921)-人物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