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0.0
本书以个案——戈茨枪击案为切入点,从理性与情感、道德与法律等多个角度对正当防卫和杀人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学理探讨。
序言第一章 地铁里的枪击第二章 自卫中的情感与理性第三章 包容的理性第四章 痛楚因素的重要性第五章 人民做主第六章 审问事实第七章 陪审团在庭审中的所见所闻第八章 陪审团未知的事项第九章 完善法律第十章 结辩陈词第十一章 含混的信号索引
20世纪80年代,纽约市公共秩序濒临崩溃,各种犯罪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不断上演。 而地铁更成为纽约的“地狱”,这里平均每天发生38起刑事案件。对此,纽约市民心存恐惧却只能痛苦忍受。当其他人只是幻想着如何应对时,一个人却开枪作出了回击。 1984年12月22日,身材瘦弱的工程师伯恩纳德·戈茨搭乘地铁时,四个年轻人靠近了他并向他索要五美元。戈茨拔出了随身携带的手枪……四名年轻人受伤。 当社会的不公缺乏公共机构的解决,来自私人的复仇便满足了人们对秩序和公正的渴望——戈茨成为了大众英雄。但于此同时,他也面临来自法庭的审判。 戈茨僭越国家维护法律和秩序特权的行为,究竟是正当防卫,还是持枪杀人?美国的司法制度成功地把公众的激情从复仇行为导入法律辩论的领域,从而引出了美国历史上又一个经典案例……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地铁里的枪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世界法译丛 | ||
9787301121450 《地铁里的枪击》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6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