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48.0
过去一百年来,中国诸多知识分子一直希望通过移植西方“新伦理”的方式重建中国伦理道德体系,然而他们的“道德革命”总是无疾而终。为何西方伦理道德不能移植到中国呢?究其原因,还在于东西方伦理的源流与内容大相径庭,在中国没有合适的移植西方伦理的文化土壤。首先,从源头上说,中国伦理是以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而西方伦理是以上帝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人关注现世,其伦理道德是内生的,而西方人的道德来自上帝的启示,并由上帝维系。其次,从流变上说,二十世纪以前,儒家伦理道德在中国历史中有持续的影响,尽管二十世纪儒家受到很大冲击,但其仍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力。而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其伦理道德却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几乎成为宗教道德的反动,其宗教超越感、神圣性消失殆尽。最后,从内容上说,中国儒家主张符合人类本性的“因人情节人欲”的礼义之道。而现代西方文明则走向与人类清静本性相违背的“因人情纵人欲”的享乐主义。其结果就是人欲的过度膨胀,暴力贪婪成为社会常态,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西方现代伦理已经陷入难以自拔的严重危机之中——它们不应成为中国人效仿的榜样,也不可能被效仿!
导言:中华礼义道德之基础——献给那个早逝的灵魂
1、礼之源
2、礼之义
3、礼之用
4、礼之殇
上编:内圣外王之道
第一章 清静心的养成及清静世界的建立——内圣外王的现代意义
1、内圣——清静心的养成
2、由内圣至外王——静因之道
3、外王——清静世界的建立
第二章 建立一个理性克制人类物欲的新世界——论中华礼义文明的现代性
1、节制资本,维系社会有机体的动态平衡
2、伦理上的约束,因人情节人欲
第三章 内圣外王要在“息欲明制”
1、《傅子》非儒家,非杂家,具有浓厚的黄老色彩
2、《傅子》深得内圣外王的精髓:息欲明制
3、人皆知涤其器,而莫知洗其心
第四章 中国行天道vs.西方行人道
1、经济学与天道
2、政治学与天道
3、生活方式与天道
第五章 此次金融危机是西方文明范式的整体危机
1、中国为何没有产生农奴制度和资本主义
2、私欲必须让位于社会价值
中编:大小戴记三纲礼义精华录
第一章 总说第一
第二章 上下第二
第三章 父子第三
第四章 夫妇第四
第五章 杂说第五
下编:新辑圣学十图
第一章 太极图第一
第二章 权氏大学图第二
第三章 无名氏大学图第三
第四章 无名氏心图第四
第五章 无名氏操存图第五
第六章 无名氏省察图第六
第七章 程氏心图第七
第八章 敬斋箴图第八
第九章 夙兴夜寐箴图第九
第十章 小学图第十
附录
一、重新评价儒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二、黄老之学才是中华文化的主干
三、郡县天下——论人类持久和平的实现
四、黄老之学思想体系的要点(答吕朴)
五、修习中国文化宜先读黄老诸书(答网友)
过去一百年来,中国诸多知识分子一直希望通过移植西方“新伦理”的方式重建中国伦理道德体系,然而他们的“道德革命”总是无疾而终。为何西方伦理道德不能移植到中国呢?究其原因,还在于东西方伦理的源流与内容大相径庭,在中国没有合适的移植西方伦理的文化土壤。
首先,从源头上说,中国伦理是以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而西方伦理是以上帝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人关注现世,其伦理道德是内生的,而西方人的道德来自上帝的启示,并由上帝维系。
其次,从流变上说,二十世纪以前,儒家伦理道德在中国历史中有持续的影响,尽管二十世纪儒家受到很大冲击,但其仍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力。而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其伦理道德却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几乎成为宗教道德的反动,其宗教超越感、神圣性消失殆尽。
最后,从内容上说,中国儒家主张符合人类本性的“因人情节人欲”的礼义之道。而现代西方文明则走向与人类清静本性相违背的“因人情纵人欲”的享乐主义。其结果就是人欲的过度膨胀,暴力贪婪成为社会常态,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
西方现代伦理已经陷入难以自拔的严重危机之中——它们不应成为中国人效仿的榜样,也不可能被效仿!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礼之道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1716248 如需购买下载《礼之道》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礼之道是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14.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82-092 的主题关于 伦理学史-研究-中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