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自己手中
生命在自己手中封面图

生命在自己手中

李宗浩, 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0.0

书籍简介:

《生命在自己手中——一个急救医生的笔记》是由中国急救专家李宗浩教授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急救、救援等工作中亲历的心脏猝死、心肺复苏、心脏除颤、急救网络、空中急救、地震海啸天灾人祸等灾害中的实例,编写的一本科普图书。作者长期在国内外从事急救领域的工作有较大的视野和较丰富的经验。

作者介绍:

李宗浩,浙江湖州南浔人。长期从事急救、复苏、灾害医学事业,主持筹建并长期在北京急救中心担任领导工作。近年来在中国武警总医院、武警医学院任首席急救专家,是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急救专家。现任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总编辑。最近被美国心脏协会(AHA)授予首位中国顾问。   李宗浩作为一位医生,既献身于医学事业,专著甚丰;又以巨大热忱投身于科普工作,业余创作了《走近高士其》、《第一目击者——一个急救医生的手记》、《首席专家谈急救》等受读者好评的科普读物,并担任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书籍目录:

引子:从白宫到故宫

第一部分 心脏猝死:社区公众都在面对

1.匆匆不防的“猝死”,姗姗来迟的急救

2.回顾当年对副市长的抢救,一切遵循着科学规律

3.评估当今抢救的成败,要唤起民众千百万人学习急救

4.20世纪80年代全国率先建立的北京急救中心,开创急救先河却是历尽坎坷

5.马季抢救的失误,是“呼叫病人不应时”不去紧急呼救,却去找家属了

6.大声疾呼,“急救”必须从医生手中解放出来

7.普及急救,任重道远,全民参与,受众广泛

第二部分 心肺复苏:世界“第一救命技术”

8.良师益友,我与被誉为当代“急救之父”的彼得?沙法教授相识

9.沙法教授首次来华,诠释心肺复苏(CPR)的真谛

10.心肺复苏(CPR)的“庐山真面目”,世界第一救命技术

11.CPR的“C”,即心脏复苏,如同拨动刚停下的钟摆

12.CPR的“P”,即呼吸复苏,如同吹进生命的春风

13.心肺复苏的哲学观和伦理学

14.餐桌上的“危机”,气管异物时的海姆立克急救法

15.与时俱进,心肺复苏的突破性进展

第三部分 心肝除颤:“起死回生”的自动体外心脏颤器

16.心肺复苏的突破性进展,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21世纪的“灭火器”的问世

17.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复苏领域一场悄悄的革命终于来到

18.急救的曲折历程,从传统的止血包扎的“四大技术”举步维艰地走到现代的CPR,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

19.2000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呼吁,“义不容辞”地普及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

第四部分 急救网络:编织城市医学救援体系(EMS)

20.“他山之石”,美国出台了相关使用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的法律

21.在“科学的春天”里,建设现代化北京急救中心的种子在复苏的土地上萌芽

22.急救新概念——生命链的核心,建设城市医学救援体系(EMS)

23.意大利政府对我国很友好,中意共建北京急救中心

24.800万美元赠款项目,皆大欢喜,我却喜忧参半

25.何日才能与国际医学救援体系相接轨?

第五部分 空中急救:通向空中的遥遥之路

26.现代化的首都急救体系,没有空中急救如同三军之中缺少空军

27.对中国建立空中急救事业“情有独钟”的德国空中救援总部(DRF)

28.我与柯赖尔总裁的长城谈话,“不建空中急救非好汉”

29.1987年,我首次在欧洲上空作直升救护机的医学救援

30.临危受命,夜飞地中海伊维萨岛抢救“急性心梗”垂危老人

31.在德国、法国总理的招待会上

32.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阿尔卑斯山间飘扬

33.德国DRF授予我荣誉称号

34.中德空中急救项目建立,前景令人鼓舞

35.一波三折,关心的人来自四方,空中项目在地面步履维艰

36.真是“好事多磨”呀!

37.一位“老北京”、中德空中急救的“志愿者”、德籍华人王寿椿博士匆匆离去

38.我在北京市政协会上关于空中急救的多次提案

39.人生苦短,北京何日能建成空中急救

40.重上蓝天,2008年我在美国盐湖城上空的飞行

第六部分 地震海啸:从唐山地震、印度洋海啸到汶川地震

41.唐山地震30年祭——为了明天的纪念

42.张胜兰,一位直面人生的美丽坚强女性,一个“不幸的家庭也有幸福”的人

43.大海发威,印度洋海啸无情吞噬了三十万鲜活生灵,中国派出了救援队

44.印度洋海啸后的第三周,我由北京飞抵雅加达进行救援评估

45,认真阅读一份早期“原汁原味”的关于班达亚齐的灾情报告

46.我向最早到达重灾区的医生了解情况,与我驻印尼大使,与印尼卫生部官员讨论

47.“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国家队”的迅速出发

48.关爱生命,科学救援

第七部分 天灾人祸:企望和平的21世纪并不太平

49.联合国将20世纪的1990?1~1999?12定为“国际减灾十年”

50.“我们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受到伤害”,联合国秘书长如是说

51.中国政府的“大手笔”,国务院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到应对法的颁布

52.定位突发公共事件中医学救援作用的观点,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支持

53.尽快发展我国救援医学事业的建议

第八部分 明天步伐:以科学发展观直面灾害挑战

54.全球心肺复苏大普及,走到家庭的“迷你安妮”

55.我的灾害的新思维,科学面对灾害挑战

内容摘要:

每当在繁华的马路上,窄小的胡同里,拥挤的人流中,随着警笛的呼啸疾驶而过的急救车,无论是旁边的车辆或是行人,总是尽快尽量地在“让”,让急救车顺利地、快速地通过,早一点到达病家,早一点到达就近的医院,得到全面救治……
  每当在车窗里望着那迅速让路的车辆和行人,我们心中总是升起阵阵敬意。
  不要再让那些得不到急救的人们,付出的是以生命、鲜血的代价了!

编辑推荐:

“生命不该终止,必将重现辉煌!”——是我情之所至、发自肺腑的自然流露,也是我从事救死扶伤事业的鞭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生命在自己手中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自救互救 生命瞬间》当代中国科普精品书系
9787117121101
如需购买下载《生命在自己手中》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0装帧平装
页数 176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生命在自己手中是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9.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R459.7 的主题关于 急救-经验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