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民国时期关于“中国梦”大讨论的社科文化类图书。1933年,142位中国名人、普通人谈244个内心的最大“梦想”,引起舆论热潮,轰动一时。这些作者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包括徐悲鸿、巴金、老舍、叶圣陶、茅盾、周作人、林语堂等,几乎网罗了所有当时的文化界名流。本书囊括了老一辈中国人无限憧憬的梦想,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国人的苦难、奋斗。在形形色色的梦想中,流露出来的最迫切愿望就是实现民族复兴。
记者的读后感/ 吴景崧 199
后记 听说梦 / 鲁迅 206
《1933,聆听民国》讲述了244个民国时期百位文化精英的未来梦想,其中包括“未来中国梦”、“未来个人生活梦”两个方面。在中国历史上,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流知识分子集体“做梦”还是第一次,这244个梦想为20世纪留下了一份真实可信的记录。让我们一起重温民国旧梦,聆听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集体叩问:“中国的明天会好吗?”
1932年11月1日,久负盛名的《东方杂志》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发出约400多封征稿信,主编胡愈之在信中说:
“在这昏黑的年头,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沦陷在苦海之中。……我们诅咒今日,我们却还有明日。假如白天的现实生活是紧张而闷气的,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们至少还可以做一两个甜蜜的舒适的梦。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利啊!”
由此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规模空前的“新年的梦想”大讨论,本次讨论围绕两个问题:一是“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二是“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征“梦”活动激起热烈回响,截止到12月5日,共收到140多位、244个 “梦想”(不算以漫画形式做“梦”的丰子恺)。这些作者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包括柳亚子、徐悲鸿、郑振铎、巴金、郁达夫、老舍、叶圣陶、胡秋原、陈翰笙、张申府、严灵峰、邹韬奋、周谷城、陶孟和、俞平伯、何思敬、楼适夷、宋云彬、章乃器、茅盾、周予同、顾颉刚、施蛰存、周作人、杨杏佛、孙伏园、洪深、傅东华、马相伯、林语堂等,几乎网罗了当时所有文化界名流。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精英界的思想趋向,值得仔细品味。
在244个“中国未来梦想”中,有的积极乐观,如柳亚子先生的梦是一个“大同世界”:“打破一切民族和阶级的区别,全世界成功为一个大联邦”,“没有金钱,没有铁血,没有家庭,没有监狱,也没有宗教;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一切平等,一切自由。”
有的先生直接骂题。陶孟和先生说:“梦想是人类最危险的东西。”他主张人所需要的是合理的思考,依据事实的思想,而不是梦想。倪文宙先生也说:“把梦境当做了实现境,有大大的危险性。”
鲁迅直言到“做梦,是自由的,说梦,就不自由。做梦,是做真梦的,说梦,就难免说谎。”
但是,我们还是维持我们的主张:“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利啊!”
梦是躲避现实的好去处。当我们在谈论民国时,似乎可以使我们暂时远离现实带来的失望与无助,看到曾经的梦想与美好。《1933,聆听民国》这本书将告诉读者:民国人心中的梦是什么样的?他们的梦是甜梦?还是苦梦?是美梦?还是噩梦?今天是否实现?民国梦对当下中国有无启发?
《1933,聆听民国》——回望有梦想的时代,看民国文化精英如何寻路中国。
1933年,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一次规模空前的“未来中国”大讨论爆发。
140余位文化精英,244个“梦想中的生活”,首次完整揭秘。
80年前,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上第一次集体“做梦”。
《1933,聆听民国》强大的作者阵容:林语堂、梁漱溟、巴金、胡适、老舍、柳亚子、茅盾、徐悲鸿、周作人、叶圣陶、俞平伯、郁达夫、章乃器、马相伯、夏丏尊、朱自清……
《1933,聆听民国》——无论是“甜梦”还是“苦梦”,“美梦”还是“恶梦”,“吉梦”还是“噩梦”,“奇梦”还是“妖梦”,“夜梦”还是“白日梦”,都是一个个足以跨越时代的“未来中国梦想”,80年后翻开历史,依然令我们为之动情。
丰子恺妙笔漫画,鲁迅辣笔热评!
重返民国现场,重拾白日旧梦。
今日之我们,将做何梦想?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1933,倾听民国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8635859 如需购买下载《1933,倾听民国》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信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1933,倾听民国是中信出版社于2014.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93.79 的主题关于 社会发展-研究-中国-民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