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鬼张三
醉鬼张三封面图

醉鬼张三

张宝瑞,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书籍简介:

“醉鬼张三”张长桢,生于清同治元年,师从“深州李”、“冒州李”苦练三皇吞气功和金钟罩铁布衫硬功。闯荡江湖之际又得到少林高僧的指点,峨眉山老道姑的真传,西藏大昭寺喇嘛亲授翻掌铁裆图,从此武术臻至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他夜闯金镖赵六府、大闹紫禁城、刀劈土匪白蝶、搅闹荣禄府、痛击八国联军、扈钦差下江南会斗三绝、保使者上西藏掌劈假活佛、行刺袁世凯、挺身庇护爱国学子等凛然之举,凸显一代大侠的浩然正气。

书籍目录:

第一回小辫梁仗义救弱女张三爷飘然助英豪

第二回大闹马家堡拯脚行悄人赵家院救烟花

第三回义和木厂英雄计议紫禁城内武师应酬

第四回大刀王冲淡太后浴鼻子李引来贵妃琴

第五回东暖阁内珍妃指津源顺镖局英雄聚义

第六回醉酒未醒夜听真机诗音方落笑尝点穴

第七回赛金花神游恭王府庆亲王微吟二十景

第八回眼镜程慷慨劝庆王燕子李冒险济百姓

第九回乐寿堂愧失凤凰钗养云舍喜谈相思鸟

第十回浣云居酒醉题诗赋于谦祠如飞捉飞贼

第十一回马家堡横刀逐白蝶秦淮楼挥筷救娇娃

第十二回藏春楼张三遇荣禄镖局钟王五藏水杏

第十三回数珍禽戏仙得百灵逛厂甸怪杰驱八哥

第十四回烤肉季英雄三结义赛诗会才子吟风雅

第十五回罗才子家宅论梨园荣大臣吉祥闹霸王

第十六回吉祥园小楼串京戏隆福寺宝三耍中幡

第十七回观京俗孤女落荣府猜诗谜双才比诗艺

第十八回淑女阁更夫嘲贵妃漓江斋燕子戏何六

第十九回沈友三跤舍背跤诀小银枪茅厕失烟袋

第二十回义和团北京显神威克林德东单遭击毙

第二十一回于家父女慷慨捐躯大刀王五陈词真相

第二十二回埋地雷炮轰西什库发兽性洗劫北京城

第二十三回喜鹊宅劈掌护娇女四眼井挺身救存义

第二十四回东河沿王子斌就义河泊厂程廷华牺牲

第二十五回杀混混张三爷哭坟避烈焰瓦德西逃命

第二十六回重获帅笏叹服信义同病相怜饮酒论诗

第二十七回寒室狂饮乘兴捉猫尼庵探视立志除奸

第二十八回寻叛逆宛八爷显艺杀贪贼隐身人遗诗

第二十九回瓜棚豆架栖身野趣王府仆舍攀檐窥贼

第三十回口出狂言李六心虚戏师教徒张三意诚

第三十一回盗钱财李三遇不平欺小嫂老道目失明

第三十二回南巡钦差谈虎色变北上白衣妙手回春

第三十三回躲飞针王金亭佯死抱不平霍元甲退贼

第三十四回精武馆霍四爷慨政清真寺单刀李掩犁

第三十五回奇女子金莲定镖师郭云深飞燕断王梳

第三十六回尚云祥飞钱助云深王芗斋奔马救金亭

第三十七回大明湖暖刘鹗遗诗黑虎泉冷美人搡君

第三十八回云居楼翻掌驱盘龙秦淮河晒腹笑夫子

第三十九回议节论俗以摆年谱烹茶谈扇如数家珍

第四十回夫子庙他乡遇故知普济寺法雨施诡计

第四十一回李教师家室传三皇夏鲁僧黄寺授铁裆

第四十二回摸机关救出张长桢挟娇女逼迫法雨僧

第四十三回解铁夫骗言赚状纸王钦差升堂辨冤情

第四十四回群雄协力贼落河内张三打盹马坠涧中

第四十五回西门集飞贼盗诏书布达宫萨迦受利掌

第四十六回袁世凯握兵篡权位吴炳湘重银遭托词

第四十七回水上步行泥污不沾推手比武英才未减

第四十八回李瑞东仙逝隆殡仪王金亭慷慨正气凛

第四十九回飞镖刺袁媛文惨死五四学潮张三受益

第五十回郡王府飞枪仍从容陶然亭放眼看世界

前言

文章贵有个人风格,对长篇小说而言,更是如此。无风格不能成家。虽然成家的条件不止一种,但风格却是属于基本的因素。

张宝瑞的武侠小说是有他的个人风格的。我和张宝瑞不相识,只知他是记者“出身”。作家的风格往往受自身经历的影响,张宝瑞的风格似乎也是源于他的职业。

西方新闻界有“六W”之说,把一篇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的因素概括为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此说虽来自西方,但中西一理,若缺少其中之一,就不能成为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了。

张宝瑞的武侠小说具有纪实文学的性质,在大陆亦早有定评。以他的两部代表作《醉鬼张三》和《八卦掌董海川》为例,前者写三皇功创始人张长桢的一生,后者写八卦掌开山祖董海川的事迹。书中的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都是真有其人,实有其事的。纪实文学脱胎于新闻报道,其必须具备“六W”,是无须说的。

除了真人实事之外,张宝瑞还有严格的时空观念。例如《醉鬼张三》十三、十四两回,写了张三在某年春节期间的活动:闹花会,看艺人的杂耍;逛厂甸,听小贩的吆喝;游鸟市,赏珍禽的奇姿;进戏园,观名伶(杨小楼)的演出……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清末民初的北京民俗画卷。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描绘,是决不能移用于别的地方、别的年代的。

最后两个“w”(why,how)属于叙事的范围。任何小说都离不开叙事,因此只有技巧高下问题,并无需不需要问题。技巧问题,在有限的篇幅中是难作评述的。

是否必须具有“六W”,要看作品的性质。例如历史小说必须有,科幻小说就无须了。武侠小说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只是“成人的童话”;因此,是要“六W”具备,还是只要其中的一部分,那就全看作者的取向了。尽管许多武侠小说说不清楚故事发生于何地何时,但自有其文学价值,正如“成人的童话”一样。

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有“六w”的作品,因为出于高手的“成人童话”固然有其文学价值,但若是粗制滥造的作品则难免令人有云山雾罩之感了。

有了个人的风格,还得有坚实的内容,否则就不耐看了。有如千娇百媚的关人,其魅力也终如彩云之易散。

张宝瑞的小说是够得上用“坚实”二字来形容的,尤其在“武”这方面。他写的是名副其实的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用简单的算式表示,即:武+侠+小说。必须三者结合,才能名实相符。

并非所有的武侠小说都是有武有侠的,早就有人指出一个现象:“许多武侠小说都是有武无侠,甚至武也没有,有的只是神,神怪的神。”

张宝瑞的小说,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有关武术的描写,大陆作家林斤澜就这样说过:“现在的文坛有两怪,一是张宝瑞,专写武术;二是柯云路,专写气功。”《八卦掌董海川》第十五回,张宝瑞写董海川与铁佛法师谈论武术,对各门各派的拳脚功夫如数家珍。张宝瑞的武术知识之广博,于此可见一斑。

张宝瑞的小说有侠,无须待我来说。他那两部代表作的主角张长桢与董海川,本来就是有许多行侠仗义事迹在民间流传的真实人物。

张宝瑞的武侠小说有纪实文学的性质,但并不等同侠士的传记。他还是用小说的手法写的,有在特定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虚构情节,也有为了突出主角形象而安排的次要人物。当然,也有人物的刻画和气氛的描写。

对于武侠小说的“三结合”,还有许多值得讨论的地方,因为在认同者中也还有枝节的差异,何况还有不认同的呢,这里无法作深入的讨论,只能略抒己见。

首先,在“三结合”中,哪一样是重要的?当然应是小说。武侠小说不能写成传记,更不能写成论文(有人指出,我有几部小说犯了说理过多的毛病。这确是我应作自我检讨的)。这一点似无异议,问题只在于小说写法的讨论了。例如小说总有叙事(武侠小说更加是以讲故事为主的),那么用什么人的眼睛来做见事之眼呢?用作者的眼睛还是用书中人物的眼睛?我比较倾向于用人物之眼。对于“三结合”,我个人的排列式是:小说、侠、武。

武侠小说必须有武,这一点似乎无异议。不过,是虚写的好还是实写的好,就有不同的意见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取向问题。扬长避短,是任何作者都会选择的道路。例如我,因为不懂技击,也不懂气功,就只能虚写了。但我总觉得欠缺这方面的知识是一大憾事。

最大的分歧在“侠”这一方面。有人认为“侠”的观念早已过时,不合潮流。武侠小说若受侠的观念束缚,就会影响作品的艺术性。

对于“潮流”,我不会视而不见。今年四月间,我在北京写的一首小诗,开头两句就是:“上帝死了,侠士死了!”

“侠气渐消”这一社会现象,恐怕亦非自今日始。一百五十年前,龚自珍就发过“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舟中读陶诗三首》之一)的感慨。还有别人(清末文人吴伯揆)集龚诗的对联:“侠骨岂沉沦,耻与蛟龙竞升斗;人事日龌龊,莫抛心力贸才名!”

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武侠小说必须有侠,否则干脆取消那个“侠”字,叫做武打小说或别的什么小说好了,何必“挂羊头而卖狗肉”。至于有侠就会损伤艺术性,我也不能同意。写得不好,那只是手法高下的问题。更何况,如果连纸上的侠士都已消失的话,我们将如何面对那“叹屠龙人杳,屠虎人无,屠狗人遥”的百年孤寂。

好在侠士并未死亡,我是无须过分悲观的,而武侠小说,有武有侠的小说,也仍是千年老树,尚发新枝。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澳大利亚悉尼

内容摘要:

  初春,冰河解冰,春水融融,颐和园里的玉兰抢先开了,白盈盈,香气袭人,可是古老的北京城里却依然笼罩着一层阴霾。紫禁城就像一个沉重的黑棺木重重地压在人们的心口,护城河边的垂柳在春寒中颤栗、摇曳。一些北京人依稀记得戊戌六君子惨死的情景,有的脑海里还荡着谭嗣同那悲壮淋漓、气壮山河的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住在西四牌楼一带的老百姓这时却掩着门,隔着窗花,议论着一件奇怪的事情。吉祥胡同40号赵家大院接连几日夜半都传出一个女子的惨叫声……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血溅刑场,维新派人士被广泛株连。以智能双全和豪饮著称的义侠张三和威武神勇的老英雄王五等京城豪杰,在张三才貌双全的未婚妻王丽媛的大力协助下,为救难友,与清廷鹰犬展开了一场生与死的厮杀……最后,在落日余辉中,张三和丽媛一骑双跨,飞驰而去。【作者简介】  张宝瑞,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新闻记者、社会活动家。1952年8月23日出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武侠文学学会理事、中外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金蔷薇文化沙龙主席。197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是手抄本小说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梅花党》《一只绣花鞋》《落花梦》《叶飞三下江南》等。根据《一只绣花鞋》改编的26集电视连续剧《梅花档案》曾创收视率纪录,荣获电视剧风云奖。同时是中国内地当代武侠小说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八卦掌董海川》《醉鬼张三》《太极奇侠传》等。金庸、梁羽生、萧逸均对其武侠小说给予极高的评价。探讨当代人性的长篇小说《你到底想要什么》《人为谁活着》《夜香》等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张宝瑞是中国悬疑小说开山鼻祖,代表作有《走投无路》《一滴血》《13号凶宅》《阁楼的秘密》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醉鬼张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6031721
如需购买下载《醉鬼张三》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东方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书籍信息归属:

醉鬼张三是东方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