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65.0
本书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治理雾霾一方面要靠运用环保技术,但同时要花更大的力气去解决经济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太高、一次能源过度依赖煤炭、交通运输过度依赖公路的问题。还详细分析了导致这些结构性扭曲的一系列经济体制和政策的问题。针对这些体制和政策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以改变市场主体激励机制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包括改变导致工业用地价格过低的体制、改革服务业相对税负过高的体制、提高煤炭资源税税率、大幅提高对清洁能源的补贴、建立PM2.5减排的区域间补偿机制、建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等。这些政策建议借鉴了国际经验,也针对中国特点做了政策效果的评估。最后,本书的几个专题研究,包括上海和北京治理空气污染的政策组合、降低煤炭消费的政策分析、绿色金融政策的国际经验等,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分析对决策者形成治理雾霾的“总体设计”会提供一个十分有益的思考框架。
序一序二前言本书观点摘要第一部分 全国PM2.5减排的经济政策 第一章 PM2.5减排模型和政策组合 第一节 改变与PM2.5减排目标相矛盾的政策和体制 第二节 对PM2.5水平的估计 第三节 PM2.5污染的国际比较 第四节 我国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 第五节 PM2.5减排模型 第六节 政策组合建议 第二章 环保类政策只能将PM2.5降到46微克立方米 第一节 通过煤炭清洁技术,使单位煤耗排放降低约70% 第二节 将汽车每公里排放降低近80% 第三节 将工业和建筑业的排放强度降低80% 第四节 环保类措施的总体减排效果 第三章 结构调整的力度及减排效果 第一节 结构性调整帮助PM2.5减排的经济机理 第二节 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9个百分点 第三节 能源结构变化:常规煤炭比重下降35个百分点 第四节 交通模式变化:将汽车保有量增长率降到单位数 第五节 结构调整的减排效果 第四章 推动结构调整的经济政策 第一节 纠正政府对市场的扭曲、市场失灵及市场主体问题 第二节 改革导致工业用地价格过低的体制 第三节 改革服务业税负过高的体制 第四节 大幅提高煤炭资源税税率 第五节 将排污费征收标准提高1~2倍,开征碳税 第六节 大幅提高对清洁能源的补贴 第七节 在主要城市实行汽车牌照拍卖制度和(或)征收拥堵费 第八节 改革轨道交通的融资体制 第九节 建立PM2.5减排的区域间补偿机制 第十节 建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第五章 减排政策组合的经济影响 第一节 用CGE模型估算结构性政策的效果 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三节 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第四节 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五节 对主要行业的影响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 第六章 上海PM2.5减排的经济政策 第一节 上海应该争取在十五年内将PM2.5降到25微克立方米 第二节 量化政策效果的“PM2.5治理模型” 第三节 规划中的环保政策无法使PM2.5达标 第四节 结构性问题是上海空气难以达标的要因 第五节 PM2.5达标所需的结构大调整 第六节 具体政策建议 第七节 减排对上海经济与财政的影响 第七章 北京PM2.5减排的经济政策 第一节 北京应该争取在十五年内将PM2.5降到35微克立方米 第二节 量化政策效果的PM2.5“治理模型” 第三节 规划中的环保政策难以使PM2.5达标 第四节 北京空气质量难以达标的主要原因 第五节 北京PM2.5达标所需的区域补偿和结构调整 第六节 具体建议汇总 第八章 控制煤炭消费的经济政策及效果的量化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常规煤炭消费应该下降到什么水平 第三节 财税政策用于降低常规煤炭消费的定量研究 第四节 产业结构升级减少常规煤炭消费 第五节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九章 绿色金融政策及在中国的运用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绿色金融政策的经济学理论框架 第三节 绿色金融产品的类别 第四节 财政手段对绿色金融的杠杆作用 第五节 金融制度建设对绿色投资的引导 第六节 对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具体建议 第十章 治理大气污染的相关投资需求预测 第一节 对清洁空气技术的需求预测 第二节 对运输用天然气设备的需求 第三节 对天然气发电设备的需求 第四节 对环境监测仪器的需求第三部分 国际经验及借鉴 第十一章 美国、英国和日本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 第一节 美国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 第二节 英国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 第三节 日本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 第十二章 环境税与排污权交易的作用 第一节 环境税政策与排污权交易的介绍和比较 第二节 环境税与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各国硫碳税费政策的经验与实证研究 第四节 各国税费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第十三章 清洁能源政策 第一节 清洁能源概况 第二节 各国清洁能源政策的重点 第三节 各国清洁能源政策的共同特点 第十四章 新加坡的拥车证制度和伦敦的拥堵费制度 第一节 新加坡的拥车证制度 第二节 伦敦的拥堵费制度 第十五章 各国(地区)公共交通政策 第一节 公共交通规划 第二节 公共交通融资与运营的“公私合作模式” 鸣谢
治理PM2.5除了需要末端措施之外,还必须用绿色财税、绿色金融等政策来加速改变重工业化比重过高的经济结构,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为主的运输结构。本书定量研究了全国PM2.5减排所要求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模式的转型,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推动这些结构变化所需要的经济、财税和金融政策与改革措施。本书还就治理上海和北京雾霾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研究了控制污染性煤炭消费的政策组合,提出了绿色金融政策的框架,估算了治理雾霾将带来的新的产业增长潜力,并对治理空气污染的相关国际经验做了综述和分析。【作者简介】马俊博士现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2000年至2014年初在德意志银行就职,曾任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1992至2000年,就职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任经济学家和高级经济学家。1988年至1990年间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公共政策、环境经济等。发表了数百篇文章,撰写和主编了十本著作。曾四次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为亚洲经济学家第一名。 李治国博士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副教授,上海数量经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理论与政策、产业发展、地方债务、环境经济等。出版一本专著,发表论文30余篇。成果曾获上海市政策咨询建议奖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PM 2.5减排的经济政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3634342 如需购买下载《PM 2.5减排的经济政策》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6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00 | 印数 | 2000 |
PM 2.5减排的经济政策是中国经济出版社于2014.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X196 ,F120 的主题关于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防治-环境经济-经济政策-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