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花掉一万亿
一生花掉一万亿封面图

一生花掉一万亿

重庆苇子, 著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2.0

书籍简介:

这是一篇虚构的幽默喜剧小说,其内容有点近似于二十一世纪的新版《百万英镑》。主人公古巴是一个年轻的市民,和女友小苏打一起在中学里教书。小苏打是个孤儿,从小到大几乎没体验过家的感觉。古巴很想早一点结婚,给小苏打一个温暖的家,却由于工薪微薄,买不起住房,不得不遗憾地让这个极为平凡的愿望成为一个奢侈的梦想。有一天古巴在教室上课的时候,突然被来自异域的陌生电话告知,他中了电视里正在直播的一个大奖,那大奖是一档请人花钱的游戏节目,节目名叫“一生花掉一万亿”。古巴也因此获得了一张有着无穷大符号的万亿大钞……

作者介绍:

姓名卢苇,笔名重庆苇子,21岁,在校大学生。许多人认识她是因为两年前,那时网上炫富成风,大小坑爹事件前赴后继、层出不穷,她为了反对炫富,就在网上发表了一篇名叫《我家没有宝马车,只有藏书数千卷》的文章,当时很轰动,人民日报、新华社也报道了,大家都叫她“藏书妹”。   除了在网上直播课堂上师生间互动过程以及亲身艺考经历,她还深入贫困山区采访90后油灯女孩,帮助90后弱小伤残者,调查海峡两岸90后学生的money观等。   继2012年在《当代》发表《一个高中女生的社会调查》之后,今年7月,她又在那里发表了第二篇纪实作品:《与民国对话,烽火连天的回忆》,内容是一位台湾老兵口述历史,两篇均在读者中引起不小的反响。   此外她还出版过校园长篇小说《六月,我们说爱尚早》。

内容摘要:

有一天读马克·吐温,我就忽然想到,要是自己也写一本21世纪的《百万英镑》,读者反响或许不错。
  因为和一百多年前比较起来,现在虽然已进步了许多,但市侩主义依旧盛行。加上新媒体对个人话语权的放大,这种市侩哲学有时还堂而皇之占据着至高点。
  这故事纯属偶发奇想,里面的主人公古巴实际上就是每个人幻想的浓缩。他吃中天上掉下来的最大馅饼,却差一点被噎死。
  当然我这故事还是不同于《百万英镑》。首先它可算是发生在中国,故事主人公古巴也是个中国小伙,而且我写的是一个请人花钱的故事,其中还涉及到很大的阴谋,包括争夺遗产甚至谋杀……
  目前我只能简单地说到这儿,无法剧透太多,否则出版人可就不乐意了。其余您就自个阅读吧……

编辑推荐:

这篇小说讲一个草根穷人实现了发财梦的故事。
  其实小说都只是一个载体,它承载人生、社会、政治、宗教、爱情等等,还有天马行空的幻想……这就是文以载道。这篇小说也是这样。一个名叫古巴的屌丝中了大奖,到处去游山玩水,大肆挥霍,看起来很有喜剧幽默色彩,特别是在当下这个过度追求物质而容易忽略精神层面的大环境里面,读者读起来应该是相当过瘾吧,作品也有媒体宣传报道的热点。读者们通过嘻嘻哈哈阅读之后,会发现一个简单的道理:原来人对金钱的需要同样是有限度的。就像索罗斯的父亲教育他儿子索罗斯时说的那样,财富过多对人是一种负担。这或许就是作者想要的主题吧,但也不一定,应该会有读者不像我这么理解的,毕竟见仁见智,小说哪能一两句话说清呢?
  老一辈人总爱说“文学是人学”,可见文学离不开写人!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家。对年轻一代同龄读者来说,如果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仅凭文字单薄的力量则很难将他们带入。而现在的青年作者虽然没有老一辈作家那样优秀的文笔,但写出来的,相对容易出版一些,容易畅销一些,说到底还是因为“带入感”吧。比如你只要一写到中学校园,寥寥数语,他们就深有同感。即使90后和80后作者也仍有差别,那些80后作家笔下的青春校园题材作品,现在有很多了,他们也有“带入感”,当然只不过他们带入的是自己那个时代,隐约多了一种怀旧意识,像《同桌的你》歌曲和电影那样,90后看了不一定像他们那样深有同感。
  《一生花掉一万亿》最先来源于一个一本漫画书的创作源头,后来写成了小说,并绘制了二十余幅插图。作者在2012年在高二同班同学中间曾做过一个money观调查。2013年又在网上调查过台湾中学生的money观,都很有意思,很多媒体也报道过,正好与这篇小说的题材互为佐证,就拿来一块儿附在这小说后面了。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一生花掉一万亿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2525313
如需购买下载《一生花掉一万亿》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华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一生花掉一万亿是华艺出版社于2014.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