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2.0
本书是毛姆自称在十分欢畅的心情下写的自己特别心爱的一部作品。1937年在美国和英国同时出版,轰动一时,被誉为“精美绝伦,是当代优秀小说的范本”。作品描写一代当红女伶朱丽亚兰伯特作为一个血肉之躯的女人和三个男人之间各各不同的奇妙关系。情欲困扰着她,使这在舞台上万众仰慕的巨星在私生活中受尽屈辱,毒化了她善良的心灵,使她变得虚伪、善妒、奸诈、卑劣,不能自已。待她从梦魇中醒来,终于在舞台上找到了她真正的归宿。
前言
给一本你很久以前写的书写个序并不十分难,因为岁月匆匆,你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你可以用一个陌生人的眼光来看待它。你看到它的缺点,带着一种读者的惬意你可以去回忆,那时候你性格中的缺点,它造成了你的书的瑕疵,这要看你是带着宽容的心态还是沮丧的心情;或者你可以回顾一下你写作时候的环境,也许带着距离所赋予过去时光的一种愉悦;你可以为你的阁楼画一幅漂亮的画,或者带着适度的满足感,你可以详细地描述一下你的坚定沉着,你就是用这种沉着来面对冷落与忽视的。但是,当你为了吸引读者去买一本不再新鲜的书,而开始给一部你才写了不到两三年的虚构之作写个序的时候,真没那么容易找到你想说的话,因为对于这本书所处理的主题,你想说的都在书里说过了,写个序从来也不会赋予它另外的思想。因为没有比一段已将自己燃烧殆尽的爱情更死寂的了,所以对一个作者来说,没有什么主题比他已经就这个主题说过了他想说的话更乏味的了。当然,你可以跟你的批评家争论,但这并没有什么意义;某某批评家会怎样想他前年读过的一部小说,只会对这样的作家算个事,他的感受力对于这个疯征世界里不合规则的混乱真的是太脆弱了,批评家早就忘记了这本书以及他的批评,而大部分读者不管怎样也再不会用批评来麻烦他们的大脑。
一开始成为一名职业作家的时候,我常常把我弄到的这些评论贴在一些重要的剪贴文章簿里,想着哪一天再看的时候,可以让我觉得愉快,我会很仔细地在每一篇前面记下日期,以及刊发它的报纸的名字。但是终于有一天,这些难以处理的卷宗变得很麻烦,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我很少在一个住处住很长时间,我发现,最后都很有必要让收垃圾的人来把它们从我身边清理走。从那以后,我就只满足于看我的一些通告,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带着足够的镇定,不过分地为那些你不喜欢的话感到不安,也不为那些赞誉而过分得意,只是把它们丢到字纸篓里。我的记忆是,从总体上说,对《剧院风情》一书的评价都相当不错。然而,有些批评家也抱怨,朱莉娅.兰伯特,我的女主人公,不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声誉、高智商与高贵灵魂的人,并且据此得出结论,她是一个平庸的演员。人们还让我知道,很多有头有脸的女士都抱有同样的观点。事实上,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女演员,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的表演就很有名,中年观众还记得她,因为她经常说的那些让人觉得好笑同时也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主要都是在伤害跟她一起出演的演员,在她提到我的时候,就相当尖刻;但是我觉得对于她的刻薄我们应该换个方式来理解。我在小说中尽力要说清楚,我的女主人公,不管她有其他什么样的缺点,她都不是一个势利的人,这自然不足以让那些抱有疑问的老人承认这一事实,即我的朱莉娅是一个很优秀的演员。我们都倾向于认为,他人只有犯下我们的恶习,才可能拥有我们的美德。
伟大是一种稀有的品质。在过去的五十年中,我看到过大部分为自己挣得了名声的女演员。我见过很多有卓越的天赋的人,很多在她们为自己创造的领域内非常优秀的人,很多拥有魅力、美貌和知识的人,但是我只想起一个我可以毫不犹豫地称之为伟大的人。这就是埃利诺拉.迪丝。也许西登斯夫人拥有这种品质;也许兰瑟尔有;我不知道。我从没有见过莎拉.伯恩哈特,直到她过了黄金时期;包围着她的辉煌,她放纵铺张的传奇故事,都使得人们很难去冷静地对她作出判断,她经常矫揉造作,经常像演员中的女王一样咆哮,她在最好的时候也许算得上伟大,我只看到过它的附带物,皇冠,权杖与貂皮斗蓬中国皇帝的新衣,但却不是中国皇帝。除了我提到的这唯一的一个例外,我只见到那些可以算得上优秀的女演员,有时候在某些角包中非常优秀。我有一个概念,一个人在这件事上的观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人会受这个舞台的魅力多大的影响。戏剧可以让很多人充满兴奋,而对戏熟悉不会让这种兴奋感减弱。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给人以神秘与喜悦感的世界;它给了他们一个通往想象王国的入口,这种想象增加了生活带给他们的愉悦感,它的幻象给他们每日带着金色微光的罗曼司涂上了色彩。在他们观看这位著名演员演出的时候,她的美因画的妆而加强,她的重要性被聚光灯所强调,她吐露着那些华美的词藻,就好像它们是从她的头脑里出来的,经历着非凡的经历,承受着强烈的情感,他们觉得他们生活得更完整;当他们试图描述巧妙的阐释者给予他们的那些感觉时,他们会带点过度的夸张,这是足够自然的事。同样自然的是,他们会忽视这样的事实:让他们心中充满狂喜的那些表演至少有些东西是应归功于服装设计师、舞台画师、电S-和作者的。
甚至我在青年阶段早期的时候,就从没被舞台所打动过;但是否是因为我天性就带点怀疑的性格,或者,是否是因为我头脑里充满私密的梦想,它满足了我的浪漫渴念,我不敢说;当有我的戏剧上演的时候,我甚至失去了我所有的那一点点幻想。当我发现要做出一个姿势,这个姿势带有如此自然而然的一种外观,得付出多少努力时,当我认识到把观众感动得流泪的那种完美声调经常并不是归功于女演员的感觉,而是归功于制作人的体验,简言之,当我从内部学到了一出戏在观众面前上演之前的精心准备过程是多么复杂时,我发现甚至要带着跟一般公众同样的充满敬畏与令人赞赏的惊叹去审视这一行当最富才气的成员,也是不可能的。男一方面,我认识到他们具有一种品质,因为这种品质,公众很少倾向于信任他们。比如,我认识到,几乎不能指望他们会努力工作,富有勇气,富有耐心,认真负责。尽管一整天那么长时间的工作之后,你身心疲惫地停下来,我看到他们仍然快活地同意去把很有难度的一场再排一遍,而他们在那天已经排练了有六次了;我看到他们,生着病,也在做出表演,不愿让公司倒闭,而他们几乎站都站不住了;我了解到,尽管他们也许会装腔作势,但一旦涉及到要把戏和他们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的时候,他们会像任何人都可以指望的那样通情达理。在他们著名的“脾气”背后,或多或少是在那是艺术感觉的证明这种错误的印象下被有意强调了的自私与胆量的混合,存在着比公众想象更常有的大量的狡猾与实际的意识。我从来没见过不喜欢炫耀的孩子,在每一个演员身上,都保持着某种孩子气的东西;他许多最迷人的天赋就归功于此。他比一般人都更爱出风头,所有人都爱出风头,但我们中只有很少的人才这么热衷,如果他不是这样,他就不是一个演员;用一种幽默而不是轻视的态度来看待这种特殊的品性想必更明智一些。如果我必须用一个短语来描述我在跟舞台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对演员形成的-这些印象,我会说,他们的优点比他们所假装的要更实在,而他们的失败比他们所遵从的这项冒险而艰巨的职业更属偶然。
从我第一部戏到最后一部戏公演,三十年过去了,在那段时间,我跟许多著名的女演员有着亲密的接触。朱莉娅.兰伯特并不是她们中哪个人的画像。我在这里挑一点,在那里挑一点,只是想创造一个活生生的人。因为我不会受我亲眼认识的富有才气的人物的魅力很多的影响,我描写的是我幻想中的人,我敢说我是带着某种超然的态度的。也许正因为这样,它已经让那些读者惶惶不安,而那些读者不能将女演员b围绕着她的聚光灯区分开,它让那些女演员恼怒,她们已经被聚光灯搞得头晕目眩,以至于他们真的以为,在她们身上不会有更多的什么了。他们对待他们自己也不公正。艺术家的品质依赖于他作为一个人的品质,如果除了特别的天赋以外,他不具有道德的公正,他就不可能在艺术中做到多么优秀;然而,我不会否认,这也许可以以一种令人惊叹的和梦幻般的形式展示它自身。我觉得,朱莉娅.兰伯特对待生活是真实的。我很愿意读者能注意到,尽管她的仰慕者把伟大这一品质赋予了她,尽管她很贪婪地接受恭维,就我本人来说,我并没有断言她非常成功,非常有天赋,严谨而敬业。我应该加一句,在我而言,我对她怀有一种很温柔的爱;我并没有为她不适当的行为而感到震惊,也没有因为她的荒唐而对她反感;我只能带着一种强烈的爱的耽溺来思考她,不管她做什么。
在结束这篇序言之前,我必须告诉读者,在我现在邀请他细细品读的这本书里,我实际上犯了两个错误。小说家试图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精确,但有时候他免不了会犯错误,而通常并不缺少这样一些人,他们做好了准备要给他指出来这些错误。我曾写过一部小说,其中有个地方,我得提到一处叫曼力(Manly)的海滩,在游海泳的季节,那是悉尼的居民们最喜欢去的一处胜地,不幸的是,我把它拼成了曼雷(Manley)。这个多余的“e”给我带来了成百上千来自新南威尔士的愤怒而嘲弄的信件。你也许会认为,这个笔误,它毕竟可能只是一个印刷错误,当然,尽管它只怪我自己粗心,是我在故意侮辱英联邦。事实上,有位女士告诉我,这是英国人对英殖民地住民的无知的傲慢的又一个证据,如果下次欧洲爆发战争,澳大利亚青年不是飞去施以援手,而是宁愿选择安静地侍在家里,像我这样的人就应该负责任。她以一种修辞性的语调来结束她的信。她问我,如果澳大利亚小说家,在写怍关于英格兰的故事的时候,在拼写伯恩茅斯(Bournmouth)时也加上一个“e”,英国人会说什么呢。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这样来回答,我绝对相信,英国人连一根头发丝儿都不会动一下,即使它是不正确的,而就事实而言它不是,但我想,最好是对这位女士严厉的指责抱以沉默。现在在这本书中,我犯了两个错误:我让我的女主人公把她演比阿特丽斯一角的失败,归之于她不太熟悉无韵诗;在她说到拉辛的《佩德尔》的时候,我已经让她抱怨,女主人公第三幕才出场。不是证明我所说的事实,像我一贯做的那样,我相信我的记忆,我的记忆不会欺骗我。比阿特丽斯几乎没有无韵诗的台词;她的所有重要的戏份儿都是用散文体说的;如果朱莉娅在这个角色上失败了,那原因肯定不是像她所说的那样。佩德尔在第一幕的第三场走上舞台。我不知道为什么只有两个人向我指出这些不可原谅的过失,他们一人指出了一条;我愿意去认为,大多数读者为我带来了光荣,他们假设,他们应该得到我的精妙,而不是我的无辜,在让朱莉娅.兰怕特以这种不经意的偶然的样子说话的时候,我是在给我对她的性格的描绘增加一种优雅的感觉。但是我也许是在不恰当地恭维自己,这也是可能的,即我的读者对这些角色所出现于其中的那些著名戏剧的记忆,也像我一样模糊。他们并不比我知道得清楚。
这是二十世纪英国最重要、最知名的作家之一毛姆在十分欢畅的心情下写下的自己特别心爱的一部作品,1937年在美国和英国同时出版,轰动一时。该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正值盛年的英格兰一代红伶朱莉娅.兰伯特的爱情故事。尽管,朱莉娅在台上是拿捏情感的行家里手,但她在台下却已经厌倦了她的丈夫,不复克制她的行为。她先是为一个羞涩又野心勃勃的年轻戏迷的殷勤而欢欣,又因其执著而激颤,最终狂热而危险地陷入爱河。…… 朱莉娅.兰伯特正值盛年,英格兰一代红伶。台上,她是拿捏情感的行家里手,台下,她却厌倦了她的丈夫,不复克制她的行为。她先是为一个羞涩又野心勃勃的年轻戏迷的殷勤而欢欣,又因其执著而激颤,最终狂热而危险地陷入爱河。 这部小说是毛姆自称在十分欢畅的心情下写下的自己特别心爱的一部作品,1937年在美国和英国同时出版,轰动一时。著名评论家伯纳德.德.沃托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赞誉它“精美绝伦,是当代优秀小说的范本”。 毛姆用戏谑和嘲讽,“无情地解剖感情,不加怜悯地描述他所看到的这个没有怜悯的世界”。英国小说家伊丽莎白.鲍恩称他的《剧院风情》是一部“尖刻的悲喜剧”。 虽然毛姆多以其小说家的身份而蜚声文坛,但最初却是以其剧作而司名。《剧院风情》既是毛姆向他从中隐退的那个世界的致敬,也是他的戏剧与舞台热情最具说服力的明证。【作者简介】 萨默塞特.毛姆,二十世纪英国最重要、也是最知名的作家之一。一八七四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二十三岁即以第一本小说《兰白斯的丽莎》一鸣惊人,一九一五年的《人生的枷锁》与九一九年的《月亮与六便士》,则更确立了他在文坛的地位。他也是一位成功的剧作家,编写的舞台剧在当时伦敦的卖座程度与萧伯纳不遑多让。毛姆的一生多彩多姿,几乎游遍世界各地,次世界大战时曾担任情报员,战后游踪更广,最后在法国南部定居,直至一九六五年去世为止。毛姆著作甚丰,无论是小说、剧本、评论、随笔、游记和回忆录都广受好评,一九六一年与福斯特(《印度之旅》作者)同获英国皇家“文学勋章”最高荣耀。毛姆的小说多以异国为背景,处理情节的技巧十分精练,善于营造悬疑气氛,而对于女性内心的描写更见细腻,处处展露出对于人性的洞察。其他作品尚有《兼差密谍阿申登》、《刀锋》、《饼与酒》、《书与你》、《毛姆写作回忆录》、《巨匠与杰作》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剧院风情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精典文库 | ||
9787305053245 如需购买下载《剧院风情》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南京 | 出版单位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96 | 印数 |
剧院风情是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8.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61.4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英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