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8.0
《中国书法美学史》这本书是由朱志荣主编,尹旭所著。本书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思想和审美特征及独特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对书法实践和历史演变作深度的叙述和揭示,展现中国特有的书法审美活动及其思想发展。
导言
第一章 汉代的书法美学
概说
第一节 崔瑗的朦胧美学意识
第二节 蔡邕的“形势”“欲书”思想
第三节 其他人物的重要观点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美学
概说
第一节 卫铄的点画书写理念
第二节 王羲之的书法美学思想
第三节 王僧虔的“笔意”理论
第四节 萧衍的“优劣评”观念
第五节 其他人物的重要观点
第三章 唐代的书法美学
概说
导言
第一章 汉代的书法美学
概说
第一节 崔瑗的朦胧美学意识
第二节 蔡邕的“形势”“欲书”思想
第三节 其他人物的重要观点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美学
概说
第一节 卫铄的点画书写理念
第二节 王羲之的书法美学思想
第三节 王僧虔的“笔意”理论
第四节 萧衍的“优劣评”观念
第五节 其他人物的重要观点
第三章 唐代的书法美学
概说
第一节 欧阳询的作书、学书“秘诀”
第二节 虞世南的“笔髓”妙论
第三节 李世民的“尊王”“指意”思想
第四节 孙过庭的美学思想体系
第五节 张怀瓘的美学思想体系
第六节 韩愈的书家理念
第七节 刘禹锡的“蹈中之说”
第八节 其他人物的重要观点
第四章 宋代的书法美学
概说
第一节 欧阳修的美学观念
第二节 苏轼的书法美学思想
第三节 朱长文的“书为心画”理论
第四节 黄庭坚的书法美学思想
第五节 米芾的“一戏”、尚古观念
第六节 董逌的创作、成家思想
第七节 《宣和书谱》的美学理论
第八节 李之仪的美学观念
第九节 姜夔的美学理论
第十节 其他人物的重要观点
第五章 元代的书法美学
概说
第一节 郝经的书法美学思想
第二节 赵孟頫的美学理论
第三节 虞集的美学观念
第四节 其他人物的重要观点
第六章 明代的书法美学
概说
第一节 宋濂的美学观念
第二节 方孝孺的美学理论
第三节 吴宽的美学观念
第四节 费瀛的美学理论
第五节 赵宧光的书法美学思想
第六节 项穆的美学思想体系
第七节 董其昌的美学观念
第八节 汤临初的美学观念
第九节 其他人物的重要观点
第七章 清代的书法美学
概说
第一节 傅山的美学理论
第二节 杨宾的美学理论
第三节 王澍的书法美学思想
第四节 包世臣的“尊碑鄙帖”观念
第五节 朱和羹的书法美学思想
第六节 何绍基的“成家数”思想
第七节 刘熙载的美学思想体系
第八节 周星莲的书法美学思想
第九节 康有为的“尊碑鄙帖”思想
第十节 其他人物的重要观点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运用现代美学的基本原理,从美学本体、艺术特征、继承创新、学书成家、创作方法与欣赏规律等方面,对中国书法美学史上孙过庭、张怀瓘、项穆、刘熙载等为代表的60余位重要人物的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精到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客观真实、简明扼要地展示出中国书法美学在近两千年的漫漫征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和创造的不朽辉煌。同时,还突出论述了一些人们关注不够甚至尚缺乏正确认识的问题,譬如书为心画论和道合自然说同时并存的问题,书为心画论至唐宋时期才正直成熟的问题,以及碑学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质同理论薄弱性质存在极大反差的问题等。因而本书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很适合书法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阅读。
本书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是“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之一,由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尹旭总结数十年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本书通过对中国书法艺术美学原理与美学思想发展脉络的梳理和研究,将传统书法美学直接而集中地展现出来,对于当代书法美学理论的建构与确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书法美学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4060691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书法美学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太原 | 出版单位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96 | 印数 | 3000 |
中国书法美学史是山西教育出版社于2014.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292.1-09 的主题关于 书法美学-书法史-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