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
本书对中国和西方居住形态的演进加以全面考察和分析,并以中国居住形态的演变为主线,进行比较研究,目的是以历史观与发展观对两者的共性,差异及相互影响等。
序一
序二
前言
上篇中西居住形态比较的基础
第一章居住形态与住文化
第一节居住形态的诠释
第二节住文化的概念
第三节住文化角度比较研究居住形态演变的前提
第二章中西居住形态形成和发展的文化生态背景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比较
第二节经济基础的比较
第三节社会结构的比较
第四节文化范式的比较
下篇中国居住形态及其演变与中西文化交融
第三章居住观念形态的规范化与非规范化
第一节概念与溯源
第二节中西居住形态的生发基础及其发展主轴
第三节中国传统居住观念形态的演变与文化交融
第四节西方居住观念形态的特点
第五节中国居住观念形态向现代转变与中西文化交融
第四章居住生活形态的连续与非连续
第五章居住空间形态的吸引与反吸引
第一节居住空间形态演变的共性规律
第二节中国居住空间形态演变的独特性
结语21世纪走中国自我的居住形态发展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居住形态的相关研究综述
附录B世界文明划分及其发展渊源概述
附录C世界文明发展演变分期概述
附录D深刻影响中国居住生活的时空宇宙观念与天道哲学体系
附表一中国居住形态演变背景
附表二西方居住形态演变背景
附表三西方文明各个时期重点发展与建设沿革
本书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以时空四维坐标中的“住文化”为比较标准,从深层观念意识层(包括人类在长期居住生活的感受、体验和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有关“居住”的各种信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中层制度规范层(包括在居住观念意识指导下,符合不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框定人类住行为方式及其相应的住建造行为方式的,成文的和未成文却约定俗成的制度规范)、表层实体器物层(包括在符合社会规范体现居住观念前提下,人类借助于特殊符号的运用,通过住行为和住建造行为所创造的各种空间与实体)三大层面对中西居住形态进行比较。 本书以中国居住形态的演变为主线,并在住文化哲学的层面上开拓性地对两者的共性、差异及相互影响、交融做了认真的梳理和深入的阐述,获得一种全球化的视野;显示了作者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力图把握当代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趋势的可贵探索。在此基础上,作者对适合未来发展的居住形态,做了有益的讨论。 全书以作者多年的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为基础,从住文化层面和哲学层面研究广义居住形态,逻辑演绎全面,哲学思辨理性,思维独特,学理广博,具有可读性,在人居领域的研究中独辟蹊径。本书可为管理者、研究者、在校师生以及关心人居环境的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作者简介】 戴颂华博士,副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英国卡迪夫大学访问学者。1991年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系本科毕业,并于1994年取得城镇规划与居住环境方向硕士学位:之后曾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房地产开发前期策划工作;2000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取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居环境研究及其规划设计;2006年做访问学者期间,从事人居环境及住宅可持续的量化研究和模拟研究。曾参与或主持纵向科研项目5项,横向规划设计项目20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西居住形态比较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60832647 《中西居住形态比较》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语种 | 简体中文 |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西居住形态比较是同济大学出版社于2006.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U241 的主题关于 城市-住宅-空间结构-对比研究-中国、西方国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