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2.8
本书是企业管理用书,竞争力表现在许多方面,但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序一
序二
第一部分立足创新,缔造企业竞争力
创新:奠定企业常青的基石
创新企业生命力常青的永恒法则
创新缔造微软神话的秘诀
“华为的冬天”引发的思考
海尔公司的“斜坡球体定律”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自造”
柔性生存,未来企业的第一生存理念
创新型员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会创新的员工
最优秀之人必是创新之人
一流员工积极创新,末流员工固守尘封
创新:员工与企业双赢的盾牌
一个好创意胜过千万张订单
不可替代的创意,不可替代的员王
非凡的智慧缔造非凡的业绩
挥舞创新“利刃”,解决两难问题
用头脑开辟企业的“蓝海”
用“新”迎来“回头客”
创新员工与企业双赢的利器
不换脑袋就换人
工作是锻炼,创新是磨炼
不换脑袋就换人
“没有笨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
不要抱怨“无路可走”,只怪自己“不去找路”
剖析“不换脑袋”的几种人
第二部分锐意创新,让一切皆有可能
心理制胜:改变始于自己
以“己变”应万变
谁来“砸开”这把“锁”
用”心”才能创“新”
只要能够想到,就能够做到
跨越挫折,挑战智能极限
没有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还未开启的智慧
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80美元环游世界”:没有什么不可能
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为执行“升级”
只满足于“完成任务”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向自己要创意,向市场要结果
在工作中开通你的“创新管道”
资源有限,创意无限
左脑服从,右脑创造
让老板对你120%笼满意
用创新力提升工作效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
机器不转动,工厂也能赚钱
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工效
运用新方法,创造高效能
在团队中发挥创新能量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借助他人力量攀登王作高峰
融入团队之中,不做“独行侠”
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发挥创新能量
用“新”寻求突破,用智慧塑造完美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只要有创新,垃圾也能变黄金
创新中的“多一盎司”定律
从“尽职尽责”到“尽善尽美”
2%的改进成就100%的完美
好创意使危机变成商机
站在前人的肩膀匕超越
创造性模仿也能成就大事业
在改进中实现创造性突破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超越
对手是你需要学习的第一巨人
第三部分激场创新,在工作中融入你的智慧
让创新成为你的第一“意焦”
创新源子“整天想着去发现”
你不射门就100%没有命中率
在细节中发现创新的种子
将创新化为职业习惯
在工作中融入你的创新智慧
先开枪,再瞄准
向企业盯紧的目标射击
采用迂回策略取得业绩突破
分阶段逼近目标
多为企业提供合理化建议
抓住时机为企业多做宣传
节约一分钱,挖掘一分利
问题面前,多准备一套解决方案
工作中最有效的创新思维法
发散思维法:展开“触角”,为企业开辟“新战场”
逻辑思维法:追本溯源,揭示问题关键环节
类比思维法:举一反三,提高工作效能
侧向思维法:剑走偏锋,用智慧换效益
加减思维法:资源组合,引发创意新方案
逆向思维法:逆流而上,把握绝对竞争优势
联想思维法:捕捉信息,利用市场变化合理决策
简单思维法:去芜存菁,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顿悟思维法:灵光闪现,开创全新的工作方法
系统思维法:全面思考,打造共赢的企业文化
第四部分引爆潜能,你也能成为创新天才
引爆你的创意潜能
宝藏就在你家后花园
给自己一双创新的慧眼
放飞你的想象力
创意也需“逼一逼”
挖掘思考”软”资源
不断更新你的“知识库”
你也能成为创新天才
创新并不是“发明家”的专利
小人物也能成为创富的先锋
创新不受个人资历的限制
创新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唾手可得
V型思维你也能成为创新天才
后记
前言
21世纪,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拥有主动权,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创新。
综观当代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微软公司谈“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种危机感和超前意识使微软在群雄逐鹿、危机四伏的IT行业一直保持领先的地位。
海尔集团说“每个人都是创新的SBU(战略事业单位)”,才有了海尔有效的技术改革、快速的产品更新、全员的客户服务意识,以及世界名牌“海尔”的诞生。
华为公司在经营状况一片大好时,任正非高呼“华为的冬天就要来了”,给安于成功的员工当头棒喝,树立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度过冬天、迎来春天的理念。
而许许多多的公司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它们未能做好创新的“功课”。
曾经辉煌一时的福特帝国,就因为老福特固守于自己发明的T型车而不进行创新,导致了“一代帝国”逐漸淡出汽车争霸擂台的结局。
曾经如日中天的彭尼公司,因为不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最终丧失了零售业霸主的地位。
曾经令人称羡的金融帝国德隆公司,因为没有依靠改革和创新建立起应对危机的完善体系,一夜之间便轰然倒塌,它描绘的资本神话也化为乌有。
曾经为众人熟知的“大大泡泡糖”制造商佳口食品,同样因为没能跟随市场的变化,开发出受大众喜爱的新产品,而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国内还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因为缺乏创新力,在众人还未认识它时就已销声匿迹,存留下来的也只是勉强维持生存,缺乏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动力。
身边无数案例告诉我们:这是个优胜劣汰的世界,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只要它停止创新,离死亡就只有一步之遥;无论多么卓越的企业,只要它缺乏创新,就会走向衰竭。因为缺乏创新,所以构想消失了;因为缺乏构想,所以产品消失了;因为缺乏产品,所以顾客消失了,因为缺乏顾客,所以生意消失了;因为缺乏生意,所以公司消失了。
正所谓“成也创新,败也创新”,是创新制约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创新缔造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能否在市场的角逐中胜出,能否在市场的浪潮中行得更远,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有没有创新力,以及创新力的强弱。
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样,企业的创新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创新一旦停止,就不能称之为创新。而企业的竞争力也需要依靠持久的创新力来维持。企业就好比置于斜坡上的圆球,向下滑动是球的本陸。为了使球持续地向上运动,就必须给球一个足够大的拉力,而且拉力是不能够停止的。拉力越大,加速度越大,球便运动得越快;拉力一旦消失,球就会停止前行,甚至会反向滚落。这种拉力就是企业的创新力。
市场的变化是快速的,企业的竞争是无情的。成功属于率先创新者。
要想在变化中免于被吞噬,在竞争中能够胜人一筹,就要逼着自己不断地创新,哪怕能够利用的资源少之又少。资源也许是有限的,但头脑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在这场以“无限”对“有限”的竞赛中,创新者一定是最终的赢家。以自己的变化来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柔性生存”战略越来越为大多数企业所接受,并成为未来企业的第一生存理念。许许多多的企业正在尝试于不断的变化中整合有限的资源,突破别人的模式,从规则的“遵从者”晋升为规则的“制定者”。从海尔喊出“海尔中国造”,立志塑造中国品牌形象,到海信“中国芯”的打造,进行自主创新的探索,无数中国企业用行动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自造”的时代迈进。
创新缔造竞争力,无论对企业还是员工,都是一个不变的课题。在这个课题中,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创新的积极实践者,同时也是最终的受益者。创新行为不仅可以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企业生命力常青的源泉,同时也能够为员工带来更多的实际收益和发展机会。
创新的意识和行为已经成为企业与员工共同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锁,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这种意识应该在每一个人的头脑中生根、发芽,这种行为应该贯穿于每一项工作的始终。创新并不神秘,但它的力量却异常强大和神奇,无数企业的成败得失告诉我们:失去创新,必将面临失败;把握住创新,就能赢得成功。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永称王者,不断地创新是唯一的出路。
后记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贡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感谢上海置基医药多年来对我的支持与关怀,并向以下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梁素娟、许庆元、刘娜微、张艳红、周婷、但佳玉、杨艳丽、柳絮恒、赵一、赵红瑾、齐红霞、欧阳勇富、廉勇、欧红梅、周珊、齐艳杰、陆晓飞、杨广东、王非庶、李淑敏、杨海莲、王杰、张保文、熊永鑫、李亚莉、于心愿、蒙明炬、李秀敏、关丽莹、胡葳、何瑞欣、杜莉萍、侯伟宁、李卫平、李敏、徐保忠、孙敬华、李海霞、宋桂花、李楠。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作品,从中得到了不少启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华,谨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书的诞生。凡被本书选用的材料,我们都将按出版法有关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详,尚未取得联系。敬请您见到本书后及时函告您的详细信息,我们会尽快办理相关事宜。
由于编写和出版时间仓促,以及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广大读者指正,特致谢意。
| 书籍详细信息 | |||
| 书名 | 创新缔造竞争力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 9787502160500 《创新缔造竞争力》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 定价(元) | 22.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印数 | 10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