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年代:2018
定价:40.0
位于晋南临汾盆地的龙祠泉域,是总体缺水的黄土高原上一个典型的丰水区。由于龙祠泉水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成为连结区域社会的重要纽带,进而在一定范围内以水利和水患为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水利社区。 本书在大量田野调查基础上,充分挖掘民间文献,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环境背景、水利开发、水利组织、水权形态、水利制度、水利技术、水利景观、区域互动等多个角度透视龙祠水利社区的结构,并在千年尺度的长时段中探求其变迁发展。 龙祠水利社区的结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间阶段性和地域特殊性。水利的大规模开发始于唐代,到北宋时期基本定型;此后800年,水利社区结构总体保持不变,直至民国时期水利现代化进程的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利社区迎来结构的大变革。每一个重大的变迁节点都是国家力量介入的结果,区域社会是节点之外大多数历史时间的主体,是国家制度的践行者和调适者。 龙祠水利社区结构变迁的具体要素体现在泉水流量、灌溉面积、水利制度、水的意义等多个方面。而“地水夫钱一体化”原则、水利管理的精英化、上下游利益关系等不变的要素则是水利社区实现长期稳定的基本保障。 本书将水利社会史的研究时限下延至集体化时期,从工程建设、水利技术和制度变革等方面探讨了这一时期国家制度安排的得失。肯定其在工程、技术方面的成绩和在促进农业增产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对水利建设的工程质量、管理方式,以及在传统文化上的断然否定予以了深刻反思。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晋南龙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田野·社会丛书 | ||
9787100162265 如需购买下载《晋南龙祠》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商务印书馆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4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