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二十讲

刘后滨, 李晓菊, 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围绕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主题,选编《资治通鉴》关于相关历史的记载,添加导读和注释,旨在普及大学生、历史爱好者的历史知识。

书籍目录:

序表与史论 第一讲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第二讲 《资治通鉴》重要序表 第三讲 《资治通鉴》重要史论开国与创制 第四讲 秦始皇帝 第五讲 东晋建国君道与政体 第六讲 轮台罪己诏 第七讲 贞观君臣论治选官与用人 第八讲 汉武帝用人 第九讲 曹魏选官士人与政治 第十讲 党锢之祸

序表与史论 第一讲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第二讲 《资治通鉴》重要序表 第三讲 《资治通鉴》重要史论开国与创制 第四讲 秦始皇帝 第五讲 东晋建国君道与政体 第六讲 轮台罪己诏 第七讲 贞观君臣论治选官与用人 第八讲 汉武帝用人 第九讲 曹魏选官士人与政治 第十讲 党锢之祸 第十一讲 长乐老冯道变法与改革 第十二讲 孝文帝改革 第十三讲 刘晏理财与杨炎行两税战争与兵谋 第十四讲 肥水之战 第十五讲 魏博归朝边疆与民族 第十六讲 张骞通西域 第十七讲 安禄山起兵 第十八讲 契丹灭后晋衰政与亡国 第十九讲 隋炀帝急政 第二十讲 朱温代唐

内容摘要: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是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 本书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为主线,以单元统摄选文,选编《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史事的叙述,加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

编辑推荐:

以通鉴为底稿,鉴往知来的精致史学读本;关心国史命脉,理解中国古代政治韬略的钥匙。《资治通鉴》作为体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精要的标识性文献,总结了历代王朝的成败得失,是古代帝王将相的行政教科书,也是历来学人喜爱的政治史读本。 本书对《资治通鉴》作了充实修正。全书篇幅合宜、内容精当、主题突出、注说严谨,是学术水准比较高、适合社会幅面相当宽广的“通鉴学”论著。通过对这部书的学习,人们可以理解《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名著的学术品质,增益历史知识,提升文化品味。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资治通鉴》二十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0125336
如需购买下载《《资治通鉴》二十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资治通鉴》二十讲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04.3-49 的主题关于 中国-古代史-编年体-普及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