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篇

海内篇

燕垒生,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2.8

书籍简介:

小说以元末之际的离乱为背景,描写了道士无心行走江湖的离奇遭遇。本册主要讲述了道士无心在朋友的帮助下,战胜了各路邪恶,终于保护了圣物。

书籍目录:

楔子

卷甲[伏魔录]

卷乙[辟邪录]

外传[力命]

后记

后记

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与不立文字,更接近哲学思辩的佛教禅宗相比,道教要更加世俗化,因此在底层民众中流传的故事里,有关道士的要多得多。小时候住在外公家,外公是个爽朗的人,乡民上街卖菜,总喜欢在外公家的厅堂里坐一阵。乡野小民,聊的自然不是什么家国大事,只是些诸如武松浑身刀枪不入,只因右臂被潘金莲拍过一下,结果打方腊探涌金门时就是这条手臂被铁闸门砍断之类的怪谈,以及朱元璋做放牛娃时金口无虚之类的故事。在这些可以纳入迷信的说法里,还有一些是关于张和的故事。

张和,据说是翔云观的观主,也不知是什么朝代的人。此人神通广大,有半仙之体,能降妖捉怪。有一次张天师下江南路过此地,因为张和不来迎接,张天师大为恼怒,与张和斗法,结果张天师失利,一怒之下拔剑砍断了翔云观的山门,破了风水。这种为本乡人士张目的故事在各处皆有,据说在广西云南j带还有孟获七擒七纵诸葛亮的故事,说是诸葛亮领兵来犯,南蛮大王孟获英明神武,将诸葛亮七擒七纵,让孔明先生心服口服,再不敢对南蛮用兵。还有河北一带颜良故乡不设关帝庙,有戏班扮关羽戏,结果立刻天降冰雹,将那些优伶打出满头包之类。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故事也许可以从深层次分析出中国民众护短的心理,却凸现出与主流观点迥异的另一种面貌,听来比那些耳熟能详的说法更有趣。

明代,天下有凤阳朱、曲阜孔、江西张三家之称,直到今天,山东曲阜的孔氏和江西龙虎山张氏仍然是中国两个家谱保存最为完整的家族。孔氏是至圣先师的苗裔,一向有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和花边新闻无缘。而张氏从始祖张道陵开始就是降妖捉鬼的专业,自然成了消闲故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明代罗懋登的《西洋记》里,张天师便成了郑和的副手,骑着草龙在东南亚一带飞符施法,甚至还能拔剑与番邦异人大战数百回合。到了清代,笔记小说流行,张天师一族的故事更是成了少不了的点缀。加上龙虎山正一道是火居道士,可以娶妻生子,代代相传,当中出了不少少年天师,用现代的话来说,越发具备八卦的价值。《水浒》开篇,便是从一个惊才绝艳的少年天师入手的,直到清代袁枚的《子不语》中,也说了一个少年天师的故事。说是鄱阳湖中有妖精作祟,某次有一个许姓客商乘舟经过,湖上忽然起了一道黑风,湖水腾起数丈,上面有一个石臼大的鱼嘴正向天吐浪,许姓客商舟覆而死。他的儿子发誓要杀了这鱼精为父报仇,于是苦干数年,积蓄了一笔资金,备下厚礼上龙虎山请天师出马。谁知这一代天师已经老了,对许氏子说:“我老了,除妖却要凭纯阳之气,实在无能为力。但我死后,我的儿子一定能制伏他。”

说了这番话后不久,天师去世,小天师即位。一年以后,许氏子又上山相请,小天师说:“不错,家父有此遗命,我不敢忘。不过这妖精是一条黑鱼,在鄱阳湖中已经五百年,神通甚大,我虽然有符咒法术,仍然要有一个有根柢的仙官相助方能成事。”于是取出一面小铜镜交给许氏子,说:“你拿着这镜子去找一个能照出三个影子的人来,到时才能办成此事。”许氏子依言行事,照遍江西,只找到一个小村子里有个杨家的小孩有三个影子。许氏子将此事告知小天师,小天师派人到那村庄中给了杨姓童子父母一大笔钱,说是听得你家孩子是位神童,想请他去龙虎山看看。杨家很穷,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自然求之不得,带着儿子一块儿来了。小天师在山上好吃好吃款待了他们一家几天,带着几人一起前往鄱阳湖,在湖边开坛作法。这一天,让孩子穿上袍子,背后还绑了把剑。念完了咒,小天师突然间将这孩子扔进了湖里。这下子把别人都吓坏了,作法闹出人命来,就算是天师也不行,孩子的父母大哭大闹,要小天师抵命,小天师笑道:“无妨也。”正在这时,霹雳一声,那孩子手上提着一个大大的黑鱼头站在一个浪头之上,小天师让人将孩子抱到船中,孩子身上连衣服都没湿,而十里湖水尽成血色。后来别人问那孩子看到了什么,孩子说只是睡了一会儿,什么都不知道,就看见有个金甲将军把鱼头放在他手中,把他抱出水面了。

故事结尾还加了一句,说这孩子日后就是“总漕杨清恪公也”。杨清恪,即雍正时名臣杨锡绂,官拜漕运总督,不过也是“或云”,并不确定,加这个结尾无非是说那孩子也非凡人,小天师要借助他的福力罢了。不过在这故事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不是小天师的神通广大,倒是他的狡黠。张天师向来都是高官,历代天师中也有些横行不法的,杨家又是赤贫,但这小天师既不仗势欺人,也并不坦诚相告,勉以大局为重,舍己为人之类的大道理,却是耍了点心眼把他一家骗了来,还让他们虚惊一场,就故事而论,这小天师实在非常可爱,本领高强,又不拘泥清规戒律,身为天师却毫不迟疑地骗骗人。这故事虽然没有采入拙作中,但这位小天师的性格却成了我的故事里无心的蓝本。

当年蒲松龄在秋闱失利之余,拿着自己的《聊斋志异》请王渔洋品鉴,渔洋给他写了一首七绝:“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渔洋诗中用的,是宋代苏东坡之典。东坡谪居,晚来无事,要边上人讲鬼故事,别人说讲不出,他就说“姑妄言之”。风趣的大胡子东坡先生留下很多佚事,这旬有点死皮赖脸的话仅仅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则。其实不仅仅是他,号称圣明的汉文帝在召见贾谊时,同样不问苍生问鬼神,想听的也只是一点荒幻离奇的故事。喜欢听奇奇怪怪的故事,圣君名士不免,何况吾辈下里巴人?

(《道者无心I》海内篇(上)完)

内容摘要:

  无心是个年轻的火居道士,道法高,心思敏捷,虽然有贪财好色的毛病,但大关节上还是无亏的。故事发生在元末,天灾人祸不断,邪魔四出。无心被龙虎山逐出,浪迹天涯,虽然信守“法不空施”的原则,但见义还是忍不住勇为,历经重重凶险破螭龙咒、闯龙眠谷,伏魔僻邪,扶危救困。  无心将剑尖指在地上,人猛地一转,剑尖在地上划了一个大圈。他抖了抖道袍,笑道:“小和尚,你放心吧。时当乱世,出家人执剑卫道,乃是本份,我无心道长学得一身本领,岂能不拯苍生于水火。”他看着小青,又笑眯眯地道:“小青姑娘,你说对不对?我是火居道士,可以娶妻吃肉的,你知道吗?”【作者简介】  燕垒生,本名张健,国内著名的幻想小说作者。其文字平实有力,情节奇诡,史料扎实。燕垒生是几乎所有幻想类杂志的重点作者,其作品在《幻想1+1》(现为《幻想纵横》)《奇幻世界》《今古奇幻》《九州幻想》都是主打。燕垒生国学基础扎实,引用资料翔实,反映在作品中,即细节丰富准确,底蕴充实。出版有《天行健》《噬魂影》《妖楼》《弑神》等图书单行本。其中《天行健》四册平均每册印量40000册,累计达十二万册。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海内篇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29002114
《海内篇》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重庆出版单位重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2.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0000

书籍信息归属:

海内篇是重庆出版社于2008.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