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6.0
本书是本纯理论著作,出自当代欧洲两位理论大家之手,以经典社会学理论为根本,借用一系列社会学研究进路(进化论、现代化论、世界体系论、趋同论等),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转型以来的发展及其涌现的问题,可能会怎样影响社会学自身的理论化进程?书中正视了当今天全球化世界与经典理论家的世界之间的重要鸿沟,质疑旧有的理论框架是否依然适用于当今文化、经济和社会格局,并追问:最近出现的那些理论预设,像文化转向、后现代性、解构主义、全球化和认同,是否恰切地把握住了21世纪以来的社会进展。
中文版序
绪言
导言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剧变
第一章 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型期的理论
第二章 阶级:马克思与韦伯
第三章 社会、团结和失范:涂尔干
第四章 趋同的三种类型
第五章 社会主义、现代性及超越
第六章 全球化和趋同
第七章 东西方市民社会
第八章 现代性、记忆与转型社会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本书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对古典社会理论和当代社会理论的影响,提供了视域广泛的理论图景,从阶级、社会团结、趋同,一直到社会变迁、现代性、全球化、市民社会、记忆和认同,涵盖了迄今为止社会理论中几乎所有的重要议题,为该领域的研究学人提供了及时的理论导引。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大转型的社会理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培文书系 | ||
9787301197660 如需购买下载《大转型的社会理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92 | 印数 | 4000 |